第一千零五十二章即将消失的技艺(2/2)
还要麻烦。
粉彩轧道瓷肯定是乾隆彩瓷中的精品,它也肯定是以工艺的繁复著称。
它受西方搪瓷彩的影响,再结合我国粉彩装修,颜色深浅清楚,立体感极强,不像我国传统国画般重视意境,而更感染些西洋油画的情调,能够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品。
这种瓷器,既可远观又可亵玩,它那艳丽的斑纹、繁花似锦的颜色,像掀开罗纱的女闺一般,美艳动听。
古时,它在乾隆时期是为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宝贵工艺品,具有当之无愧的“贵族”血缘。
如今,在保藏商场熠熠生辉,绽放着无限的魅力,被保藏界称为新一代的“官窑”瓷,无价之宝。
因为清三代国力雄厚,乾隆帝又极爱收集奇巧之物,对艺术品的要求极高,这种“如虎添翼”瓷器,就是为了投合他的喜爱而造。
蓝浦的《jdz陶录》中记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咸月异岁不同矣。”
烦琐满密、精巧富丽,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征。
“如虎添翼”则是能完美表现这种特征的装修技艺,不仅是表现了乾隆帝本身的审美兴趣,更是能从中窥视我国古代的微弱国力,含义非凡。
这样的粉彩轧道瓷,样式新颖,图饰吉利,制成一器要通过四次烧造方可得制品。
第一次是烧制陶瓷白胎;
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上一层釉料,以轧道工艺扒出所绘斑纹,继而进行烧制;
第三次是在烧好的瓷胎上画出线条或图画,填充好花鸟、山水等图画的不同颜色,再进行烧制;
第四次是在瓷胎顶部或底部描上金粉进行装修,最终烧制出制品。
这种工艺较为费工,极为冗杂,从起笔到收尾要趁热打铁,斑纹要巨细共同,布局均匀,不能出丝毫过失,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需求积累多年绘画功底才能够完结。
粉彩轧道瓷,远观只觉花样繁复妍丽,雍容清丽;
近看瞬间脉路顿现,华光流韵,其工艺之妙,令人赞叹不已。
所以,扒花工艺,又被称之为针尖上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即将消失的技艺。
由于扒花工艺制作复杂、成本极高,因此成品率非常低,古时只有皇家及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简单的扒花工艺,就是在瓷胎坯体上,施以红、黄、绿等各种色釉作为底色,即为“锦地”。
锦地这道工艺,看似简单,但是真做起来,也不是谁都能做出好效果的,因为施加的釉色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