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刘宋汉阙 > 第452章 大融合

第452章 大融合(1/2)

目录

云中作为阴山防线的核心城市,刘义真也决定在此开设牧场,并布置防线以防北方零散的小部落还有北魏的入侵。

至于云中的守将……

刘义真斟酌后选择了萧承之。

之前把萧承之从蜀地调出来是因为他在蜀地的威望有些过高,而非其能力不行。

但萧承之说到底还是外戚,资历也够,用着顺手,云中又没有他的根基,将其放在云中最合适不过。

除了萧承之,刘义真也把朱修之留在了云中。

名将也是要历练的,老留在身边也不是事。

而且朱修之能够青史留名的一点便是他的忠君爱国,有他替刘义真来感染萧承之以及未来的那位南齐世祖高皇帝,也算是解决一个潜在的危险。

军事布防其实很容易,毕竟云中自带天然的阴山防御体系,难的是云中乃至整个河套的民生治理。

河套落入异族之手已经两百余年,汉人在这块先辈们开拓的土地几乎已经绝种,治下全是一些匈奴人、鲜卑人,想要治理他们可并不轻松。

“河套民生凋零,唯有迁关中、河东乃至河北的百姓充实州县,如此才能彻底保卫关中的安全。”

谢晦的方法简单粗暴且有效,就是迁内地大量的汉人来河套耕种,以河套的肥沃,精耕细作之下养活十几万户百姓压根不成问题。

“此为良策!”

在蜀地有着治民经验的萧承之也站出来表示赞同。

之前他不吱声是因为不知道刘义真对他私自调动蜀地大军的态度,如今见刘义真有意将他认命为云中守将,也知道刘义真与他暂时没有隔阂之心,所以也是积极献策。

“若迁来几万户百姓在河套休养生息,数年后北境自然太平。”

大家苦哈哈的打仗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能给自己的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吗?

河套偏远是偏远了些,也有着直面敌军的危险,但土地至少算的上肥沃。而土地肥沃,基本就能战胜一切负面buff。

萧承之在蜀地的时候也是去更南方的宁州看过的,在汉人孜孜不倦的开荒下,那里的盐池、铜矿、稻田都发展的很完善,全然没有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那副“不毛之地”的样子。

只要给汉人一块能种粮食的地,那汉人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坚强的活下去,这种坚韧的作风让萧承之根本不担心河套未来的发展。

但刘义真却陷入了沉思。

良久后。

他才说出自己的问题:“那生活在河套的匈奴、鲜卑呢?”

众人一时语塞。

那基本就是当做耗材去消耗了呗,反正胡夏也是这么对汉人的。

刘义真微微摇头。

倒不是他突然圣母心发作,要把那些匈奴人、鲜卑人供起来,用“爱与正义”感化他们。

而是刘宋即将迎来百年未见的大一统,有些事情,是迟早要去面对的。

从古到今,结束乱世的第一個大一统王朝都没好下场。

这诚然有统治阶级的问题,但也不能把锅全部甩到胡亥、赵高、杨广这些人身上。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虽然施行了“车同轨,书同文”,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恩怨和文化可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关东诸国还是称自己为“赵人”、“魏人”、“楚人”等等。

再后来的隋朝内部问题更多,首先隋朝的前身北周压根就是个鲜卑汉化政权,内部矛盾多的离谱。更何况又是灭了南陈,让南方那些自诩“华夏正统”的骄奢淫靡之辈加入这个帝国,直接导致了盛极一时的隋朝成了一个内忧外患的炸弹。

后来的刘邦、李渊之所以能在又一次大乱后稳坐天下,全然是在战争的分裂下打消了这些矛盾种族的隔阂,天下再不言“六国”,世间再无语“南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用高中知识说修仙 小僧一心修炼 我的财务自由了 从大学教师开始 一切恐惧皆因火力不足 第九关 正阳门下四合院,我成了韩家老六 支付九十九元:为你缔造神秘葬礼 我在斩魔司铸刀 我的蒸汽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