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新奇事物和招揽(3/3)
欲罢不能啊。”
马淳赶忙拱手还礼道:“老伯谬赞了,小子不过是从淮南旧闻中发现的制法,还原淮南王家美食而已,不当老伯夸赞。”
“欸…小郎过谦了,不算豆腐美味,就连小郎所唱之诗,仆虽识字不多,却也听的入神,心感不凡。适才已将小郎之诗抄录下来,连同豆腐、豆浆送回府内,家主定然欣喜,不知小郎可愿仆引见家主?”
“哦?不知贵主人是…”
“家主谢公讳承字伟平,乃大吴天子谢夫人之弟,会稽名士,曾任武陵太守,如今因病致仕在家。我谢家诗书传家,世传《司马史》,小郎若得家主引荐,出仕于朝廷,岂不比当街贩货强上万倍。”
出仕?这个问题马淳没有想过,不是因为矫情,或者想做个啸傲山林的闲林逸士,而是纯粹的害怕官场。前世他做工厂的时候,一个小小的镇高官就能把自己耍的团团转,得了你好处不办事不说,还让你对他感激泠涕。更何况地级市级别的郡太守谢承了,能混到两千石高位的官员,哪个不是人尖子?
即便是你拥有高出对方两千年见识的后世人也不够看的,毕竟人家是地道的土著,熟悉各类规则,自己一个小工厂主,分分钟就会被吃的渣都不剩。再说自己这诗,就是前世学制作豆腐的时候在老师傅作坊堂前挂着的,也不知道谁写的,被老师傅拿来作了广告。至于其它的诗词歌赋,马淳前世爱好是书法,练字的时候倒也记住了那么十几二十篇,不过毕竟不是自己原创,自己也没那么高水平,要是以后遇到即景写诗赋,那就穿帮了。
想到这里,马淳叉手行礼,婉拒道:“若得拜见谢公,小子不胜之喜,怎奈小子山野鄙夫,年幼识浅,粗通文墨,入不了谢公之眼,徒令老伯蒙羞。不若稍待时日,小子读书有成再来拜见谢公,方不负老伯相荐之情。”
谢忠见马淳拒绝,便也不再多言。虽然像他们这种豪门大族,要维持家族兴盛,除了培养本族子弟,还要吸引外姓俊才加入门下引为客卿,以保家族长久不败。不过像马淳这种凭小聪明在某个古籍上找个方子做出个稀奇事物,就算能写几句琅琅上口的诗句,在粗通文墨的谢忠眼里也算不得什么。再说看马淳年岁幼小,又住在偏僻角落,能有多少能力,就算加入谢家,也不过是个低等客卿,不愿意就算了。
不过即便谢忠招揽马淳没有成功,但是马淳毕竟表现出了一定能力,谢氏大族之家,以谢忠的身份涵养还不至于做出翻脸无情之事,倒是在马淳购买布匹之时还给了很多优惠,让马淳欣喜不已,对谢氏好感顿生。暗道谢氏不亏诗书礼仪之家,对自己好生不错,这份情谊却不能忘了。
之后到了贺氏的盐铺,贺家管事贺义同样对马淳发出招揽邀请,马淳既然拒绝了谢氏招揽,当然不会同意加入贺氏。但贺氏却不像谢氏那么客气,马淳拒绝了贺义的邀请,食盐的价格上就没啥优惠了。不过至少他家的食盐比官盐质高价低,马淳也不算太吃亏。
这里要说三国时期的盐铁问题,各国基本延续了汉时的盐铁专卖,私人不得买卖盐铁。但是此时国家管理混乱,除了蜀汉对盐铁等战略物资管控较为严格之外,曹魏对各大家族买卖盐铁是睁只眼闭只眼,偶尔因为权力斗争才打击一下,而东吴各大家族更是公开贩卖,朝廷基本不管。然而官盐质次价高,平民百姓根本不愿意购买,恶性循环之下,朝廷财政收入下降,这才使得孙权专门成立校事府打击各大家族,东吴官场人人自危。盐铁之事也是根源之一。
到了傍晚时分,马淳他们交易完毕,打包货物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