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建业风云(16)(2/2)
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马淳当年读过《明史》,发现倭寇个人战力非常强悍,他们手持的兵刃倭刀又比明军的腰刀更长更锋利,所以初期和明军作战往往以少胜多,甚至十几个倭寇就可以追着几百上千的明军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丁奉的先登悍卒比较相似,善于短兵相接。
戚继光就是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于是被命名为”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马淳将其改为机动兵,如果前后左右任意一人出缺,这个机动兵就随时替补。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初在对阵老寨山贼时马淳就曾经用小阵绕到山后偷袭贼首,一举斩了贼首老把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后来来到冶县,马淳又经常请教甘瑰,对东吴军作战方式非常了解,特别是当初锦帆军的作战方式更加清楚。要知道锦帆军不仅仅是水军作战非常厉害,还是东吴有名的先登部队,当初孙权进攻合肥,甘宁就是率锦帆军部曲先登攻下的宛城。
丁奉的作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法于甘宁,所以马淳其实对丁奉还是有所了解的,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又有针对性的战法,马淳认为他取胜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而且“鸳鸯阵”的战法最主要的秘诀是纪律性,戚继光正是因为招募了老实听话的义乌矿工,严格遵守他制定的战法,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而甘氏部曲和冶县的县卒在马淳两年的调教下对他非常信服,把马淳当作师长看待,在冶县往往有些事马淳说的话比甘瑰还更有权威,所以马淳相信这些人纪律性不比义乌矿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