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相公 > 汴梁时月 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波助澜

汴梁时月 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波助澜(3/5)

目录

表面上,晏殊是来表示歉意的,不过陆垚又不是傻子,知道这晏殊肯定是为了王安石的事情来的,于是也表示,这书房之中就他们两个人,晏殊不妨有话直说。

于是,晏殊也就简单的聊起了王安石此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晏殊觉得,此人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打算将王安石推荐给陛下。陆垚看得出来,在推荐人才这方面,晏殊还是颇为慧眼识珠的,而以王安石的能力,早晚是会成为大才,陆垚和晏殊只不过是稍微推波助澜一下罢了。

现在的晏殊绝对想不到,王安石最后会和自己一样,官拜宰相。若说到政治贡献,晏殊在宋夏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不敌王安石的变法那般轰轰烈烈,但是晏殊也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宰相,并且也是十分得到赵祯的信任的,陆垚对于晏殊在历史中的离去也有些印象。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前去探望。晏殊知道后,立刻派人代替自己上奏说:“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正月二十八日,晏殊病逝,享年六十五岁。仁宗虽然亲自前去祭奠,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感到遗憾,特别为他辍朝两日;赠官为司空兼侍中,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从此处足以看出晏殊在朝堂之上的重要性和他作为宰相所做出的功绩。

而在文学方面,晏殊和王安石的成就也是旗鼓相当,虽说晏殊没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绝非常人能及。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冯煦《蒿庵论词》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认为,晏殊在词史中地位主要是承先启后,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和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词坛的繁荣,即“临川(晏殊)珠玉继阳春,更拓词中意境新”。

一方面,晏殊词大多为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晏殊也是北宋专攻令词并以此名世的第一人。

另一方面,晏殊词风格温润秀洁,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他善于捕捉瞬间情景,即景传情,构造缠绵悱恻的情词,多有继承南唐的风格和形式,尤其受到冯延巳词风影响较大,学习冯词的明丽与疏朗,脱去了花间派的脂粉气,多所创新。

相比起晏殊更加钟情于风花雪月,王安石的诗词大多就与他的政治生涯所相关联。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创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

大家风范。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暗黑大武侠 一人之上清黄庭 在漫威打造超级英雄 我作了一个梦 三体面壁者,带领全球下副本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我的回血有亿点快 这个前锋不正经 我为截教仙 抚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