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相公 > 汴梁时月 第五百三十章 双亡

汴梁时月 第五百三十章 双亡(3/5)

目录

夫。虽然人人都有知觉的本能,但那只是一种低层次的条件反射,只有通过悉心训练,才能成为太极拳中的知觉功夫。正如杨澄甫所说:“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于我也。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知觉功夫是在松静.功夫基础上的一种功夫,实际上是“知人”的功夫。如果说松柔是体,重在知己,知觉则为用,重在知人。能知觉,方能见人则开,遇出则合,做到“粘、黏、连、随”,“因敌变化示神奇”。知觉功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动作,而是周身一家。此种境界虽然也离不开眼观耳听,大脑支配,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推手对练时常常出现的“顶、匾、丢、抗”等毛病,多是因为不懂知觉造成的。“懂劲”是知觉功夫的最主要标志。它的锻炼方法主要是推手,通过推手中的“问劲”和“听劲”来体会提高,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兴趣点在知觉功夫的高低。太极拳别于其他拳种之处,在精神之内敛和神经感应之灵敏,在太极推手中,每一个定式都会变化出无数的活式,所以都要在松静中随着接触点上的消息去知觉,去判断,去灵活多变。死招死术不是真功夫,只有真正懂了劲,有了知觉应变能力,才能在被动时做到人刚我柔,在得劲时做到我顺人背,做到“走”、“粘”自如。高级阶段的推手不用眼看,手臂之上,甚至周身好像生耳长眼一般,所以练习推手又有“问劲”、“听劲”、“摸劲”之说。功夫高深者甚至用黑布把眼蒙住,但各种劲路仍能明镜在心,正如李亦畲所言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彼劲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人彼骨内”,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的境界。太极推手虽不是散手实战,却是太极功夫独到而又无可替代的锻炼方式,推手功夫长一分,散手功夫也便长一分。内劲是太极拳最核心、最本质的功夫,它不仅是技击实力的体现,更是保真身和“养吾浩然之气”的高级境界。只有练就上乘的内劲功夫,才可以说太极功夫到家。太极内劲是一种充盈之气和内在精神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合成力,经过“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样长期气敛入骨的锻炼,会感到一种雄浑沉厚的内在劲力充满身心,虽筋皮柔软于外,而腹脏坚实于内,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真气充足。它既刚又柔,既柔又刚,刚柔相济;既有方向,又无定向,八面支撑,浑身是手;既是实实在在的本体力量,又是虚灵变幻的内在意识。“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但绝对不是说没有内劲。功夫的本身主要是指内劲,没有内劲功夫,遇到强手,不但发不出,也化不开。杨澄甫在《审敌法》中说,“与人对敌,先观其体格大小,如身体大,必有莽力,我以巧应之;如其身体小,我以力攻之。”可见太极功夫并非然无力,亦非被动应对。其妙处在于灵活机动,不使蛮力而已。再如武禹襄所说的“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都阐明了如何用力,何时用力,用何种力的观点。那些认为一说到“力”和“劲”便不符合太极拳拳理拳法的观点是肤浅的。《太极指明法》上有“用劲不对,不用劲不对”,只要将“力”用在火候上,把握分寸,得机得势,则内力越大,威力越大,效果越好。内劲的修炼,离不开练架子。我们常说练架子时“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并非有意识的追求,而是内劲或内意练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浑圆深厚,动作由开展渐趋于紧凑。初练者需要加大训练强度,但最终衡量功力深浅的标准不在于动作的大小和底盘的高低,而主要在内劲功夫。外静如山岳,内动如江河,没有内劲,只讲动作,则漂浮无本。当内劲达到高深境界后,阴阳相济,形、意、气、力融为一体、归于一心,不用走化即可用内功发人。武禹襄《四字秘诀》中所说的“敷、盖、对、吞”功夫即指此。“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暗黑大武侠 一人之上清黄庭 在漫威打造超级英雄 我作了一个梦 三体面壁者,带领全球下副本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我的回血有亿点快 这个前锋不正经 我为截教仙 抚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