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繁星空间站,进化!(3/4)
。
说是这次的千米计划,其实也是分阶段的。
繁星空间站现有的“五十米”规模依旧是第一期,第二期不用“复制粘贴”了,而是改名叫“三百米”。
这个“三百米”规模是加上第一期“五十米”的。
第二期计划的第一步是增加空间站的对接口,这一步还用不到超级火箭,升级版的可复用长征五号就可以。
到时候会发射一个带有飞船停泊设施的试验舱,它有4米直径的舱体,总长的16米,中间部分有对接口,可以对接到核心舱的“后边”,跟核心舱形成“T字”结构。
这个特殊试验舱的两边都有节点舱,但这种节点舱只有对向的两个对接口可供航天器停泊。
比如木鸢号空天飞机和奔月级飞船。
当它们对接到这个节点舱上之后,它们的舱室就贯通了,且相距不到3米,加上奔月级飞船的生活舱阻隔也才7米,比之前要穿过整个核心舱才能搬运东西方便多了。
有了这个舱室,空间站可以同时停泊四艘航天器。
再加上核心舱原本的舱剩余泊位,可以说很灵活了。
之所以个舱室还有实验功能,纯粹是空着也是空着,与其做成纯粹的拓展停泊口,不如加点实验机柜,还能多做几项实验。
之后二期工程的第二步就需要超级火箭了,因为它要运大件。
也就是观众看到的空间站“大圆圈”。
它是可折叠的旋转模拟重力舱,展开之后直径能达到100米。
大圆圈的舱室不是贯穿的圆环,而是四个10米长的独立弧形舱室,由四根圆柱型伸缩通道连接在中心转轴上,然后彼此之间有长短不一的合金管做连接,让它更牢固。
这种旋转模拟重力舱最多可以提供的模拟重力,不到地球重力的一半,跟火星的重力差不多。
它是缓缓旋转的,虽然转快了能提供更高的模拟重力,但安全性会降低,所以只能缓缓旋转提供的模拟重力。
不过别看的模拟重力不大,但对于宇航员来说已经可以了,最起码他们能找找在地球的感觉,能稍微正常的吃饭、睡觉、洗漱、上厕所了,锻炼身体的效率也会高一些。
而且这比月球的重力要好不少。
这种旋转模拟重力舱运输的时候是折叠的,折叠起来的直径是18米,四个单独的弧形舱段差不多能围成一个有断口的圆环,正好可以塞进超级火箭20米直径的货舱里。
它的展开是半自动的,基础结构可以自动展开,加固用的合金管需要航天员舱外行走进行连接和固定,这对穿着厚重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
这种旋转舱在二期工程里有两个,一个正转,一个反转,等两个完全展开完毕之后会一块开启。
再往后就是二期工程的“工业区”了,包括生产制造模块和维修保养模块,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大!
它们的直径也是18米,但是跟折叠起来有很多“空隙”的旋转模块不一样,它们不展开,它们本身就是直径18米的大圆柱体。
像是略微小一圈的超级火箭飞船,也像大了很多圈的天和核心舱。
之所以搞这么大,除了轨道生产制造模块需要大空间之外,维修保养模块更需要大空间。
相对于要分隔成出不同生产制造区域的生产制造模块,维修保养模块就是几十米长,十八米直径的“铁皮筒”。
它一侧的舱壁能打开,内部是直径14米的“大肚子”,能装下各种航天器。
像“奔月级”飞船这样直径5米,全长10米的“小家伙”,它同时能装下好几艘,更别说比它小的各类型卫星了。
维修保养模块关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