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能设计75毫米大炮吗?(1/3)
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级离心压气机好是好,但基础工业水平非常薄弱的根据地,压根不具备加工制造条件。
余华初步确定二级离心压气机和涡轮构成压缩机的进气机组设计,而后再根据进气机组的进气量数值,设定压缩机工作功率、尺寸大小等各项数值。
压缩机工作功率的大小由电机决定,电机功率则需要达到处理每小时1014立方米进气量的标准。
余华面色平静,脑海高速运转迅速计算出具体的电机功率参数,再根据这个功率参数确定电机的类型和尺寸。
技术研发就是这样,一个参数决定另外一个参数,必须层层递进,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失败。
很快,余华确定压缩机的电机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等相关参数,注意力转移到压缩机最重要的压缩结构。
压缩结构直接影响压缩机的空气压缩性能。
“传统的活塞式压缩机无法处理达到每小时1014立方米进气量的空气,给汽车和螺旋桨飞机用还行,但对于空分设备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我总不能搞个超大的气缸和活塞,到时候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难度又会直线上升……有点麻烦,当初对于空分设备的资料只是简单了解,没想到这玩意儿搞起来这么复杂。”余华右手转着铅笔,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脑海不断翻找记忆,在犹如数据库般的大脑记忆信息之中,垂直搜索关于空分设备的技术资料。
当初在B站学习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时候,所看视频主要侧重于冶金工程和机械方面,对于空分设备只是一笔略过。
有点头疼。
余华现在找不到一种高效处理巨量空气的压缩结构。
大规模应用坦克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的活塞式压缩结构,根本处理不了这么多的空气。
这可不是每小时几十上百立方空气,
怎么搞?
余华几番思索,没有找到相关参考资料,整个人眉宇微皱,对于这个情况有些始料未及。
工业级空分设备的技术研发难度,余华早有预料,然而,他没想到居然会这么难,研发难度远远超出心理预期。
现在,进度卡在压缩结构这里。
关键是压缩结构极其重要,余华无法绕开,更不可能通过取巧的方式解决。
如果不解决压缩结构的问题,空分设备就搞不出来,没有空分设备,所谓的氧气顶吹转炉就是一个笑话。
“不急,慢慢来,没有参考资料代表不了什么。”对于这个情况,余华倒是没有慌乱,呼吸平稳,面色平静,脑海思索一番,整个人所幸把图纸全部收拾起来,封装放好,接着起身下楼,往机械馆而去。
没有参考资料,但他可以请求战术支援。
作为中华最高学府的清华园,这里有着世界级的顶级机械工程专家和航空动力专家,是的,这个人还是庄教授。
余华可没有不懂装懂且死撑的臭毛病,该问的时候就得问。
快步来到机械馆,经过检查确认身份,余华步入馆内,刚到机械工程实验室门外,一道道尖锐刺耳的声音便从里面传出,身为清华机械工程系系主任的庄教授,没有待在办公室里喝茶,而是泡在实验室里搞学问。
专属于机械领域的学问。
发出声音的是龙门铣,工作台上放着一片正方形钢板,厚度约5毫米左右,面积30厘米×25厘米,比一本教科书略大,庄教授操控龙门铣对起进行表面加工,而后在四角点孔,旁边同样放着好几片已经加工好的方形钢板。
余华静静站着,没有打扰处于工作状态的庄教授。
不一会儿,龙门铣的工作声音减弱降低,铣头上升,留下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