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27章:藩国发展

第927章:藩国发展(3/4)

目录

等到了地方,下了船,仔细勘探过一番之后,两只郡王经过崇王的点拨,这才明白,就这还是太子爷的照顾才得到的封地。

由于岛上遍布活火山,故而出产大量的硫磺,数量多到郑芝莞的船队哪怕一年来十次都装不完!

无须其他特产,崇国子珉光是靠毛皮、水产和硫磺,日子过得便有滋有味。

最重要的是,崇国在地图上看似非常偏僻,然而靠近火山附近的土地是极其肥沃的。

做比较的话,本土最好江南的水田一亩可卖三十两银子,火山附近的土地都值这个价。

只不过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只能一收,而且必须种麦子,其他作物都不行。

没想到看似寒冷的北地居然还能种麦子,可是将崇国上下高兴地不得了。

附近能捕捞海鲜,陆地上又能种麦子,还可以用火山口的硫磺换取本土的商品。

崇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藩国里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

因为这里完全没有辫子,连土著都极少,可以高枕无忧了。

尽管只得到了半个堪察加,北部是属于周国的,但崇王朱由樻也早已满足了。

根据从本土带来的温度计的测量,半岛南部冬天只有零下十几度,夏天却能达到二十度。

与出发前设想全年都要穿着裘皮与棉衣比较起来,这决计是意外之喜。

靠近火山附近的土地,在冬季挖下去会发现,里面居然是温乎的,这便是太子所说的地热作用。

当然岛上的崇国子珉无需用这招取暖,岛上就有煤矿,崇王朱由樻早已下令开发煤矿。

冬季每家每天可领十斤煤,足以保证每个子珉都可以安然度过寒冬了。

岛上气候不如本土,导致树木生长极为缓慢。

朱由樻便命令砍伐的树木只能用来建造木屋与木桶等工具,除点火之外,一律不准用来烧柴取暖。

各家取暖当须使用煤炭,对崇国这点人口来说,岛上的煤矿足够用上万年之久的,做成蜂窝煤更是容易点燃。

开春之后,太子更是遣人送来了一些工匠,目的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在崇国盛产硫磺的特点,直接在此地建立一座肥皂厂,生产硫磺皂。

让郑芝莞的船队千里迢迢运输硫磺未免收益太低,直接将原材料在发货地加工为成品,再运回来出售,便可以事半功倍了,顺便还能帮助崇国提振经济。

崇王朱由樻自然对此极为支持,这好歹算是崇国境内建立起来的第一座现代化工厂,还能招募不少女工,往后更是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收益。

新抵达崇国的百姓,都在当地老乡们的安排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尤其是木屋,必须趁着天气好尽快建起来。

有力气的可以砍树建木屋,干过捕鱼活计的可以出海。

力气不够用,但还能走的,自然可以跟着前辈们去火山口捡硫磺,背下来二十斤便是一天的饭钱。

由于所走的路都是既定路线,只要遵守规则,就没甚子危险可言。

去岁崇国上下齐心协力,飞速建造木屋,这才算是逃过一劫,没在户外挨冻。

对于接踵而至的上千百姓,也须遵须此道,否则定会后悔不已。

岸上一些从简,即便是崇王朱由樻与其妃子,也仅仅住着百米左右的木屋。

两边的小木屋是用来给侍女与内侍住的,围了一圈一丈高的篱笆便算是院墙了。

这便是崇王的后邸,比起本土的宫殿自然相形见愧,但岛上其他文臣武将的房子,还不如这个好看大气。

最让朱由樻高兴的事情便是听到从本土出发的船队抵达自己的封地,看到郑芝莞就跟看到了亲人一样。

尽管摆了一桌子的海鲜,郑芝莞也提不起多大的胃口。

到了潞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华娱星辰 我真的只是想传球 重回1990 锦绣农女种田忙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掌门仙路 魔君宠妻成瘾 灾变时代的熊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孤独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