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062章:品头论足

第1062章:品头论足(2/4)

目录

现在站在城头眺望,靠近城墙十里之内已经鲜有空地了,基本都盖满了房子,里面住的都是附近的农珉,或者来北都的务工人员。

北都的工厂多、企业多、外国人多、各地客商数不胜数,这就意味着就业和赚钱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多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某新皇的关怀下,在北都上小学免费,这对有志改变命运的穷苦人家来说,是个极好的机会。

全城分布着六十一座小学,每年可招收超过六万名学生,哪怕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有意入学,经过审批,也可就读。

除了就业机会与星罗棋布的商铺之外,还有一项吸引百姓来北都安家落户的内容,那就是医疗。

最开始成立的是隶属于医部下的陆军医院,而后某新皇又成立了海军医院,不过设在天津,主要是便于救治从海上归来的北伐将士里的伤员。

之后陆军医院早已人满为患,某新皇便下令在北都三城兴建了三座医院,初期是每城一座,到现在是每城五座,且不含陆军医院。

大规模兴建医院不但可以救死扶伤,还能广为培训医护人员,并将这些人像种子一样撒网全国各地。

同时还能顺便赚点诊疗费,医部也是七部里面唯一一个每年都可以大赚特赚,还能把钱留住的衙门。

户部的钱开春倒是不少,等年底就所剩无几了,说不定还得伸手向某新皇借几百万才能过年……

一个病人进医院花一两银子,每年诊疗一千万人次,那就是实打实的一千万两银子。

虽说还有诊疗成本在里面,可利润基本不会少于四成,这也是医部每次都能够自掏腰包兴建医院的根本原因。

某新皇不参与医部乃至医院的利润分成,只是在医院采购的特效药方面赚一些,而且以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又济世了。

之前收养的大量孤儿,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的。

不然就得让这些孤儿自生自灭,活下来的人也很少能学好。

当初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此举得到了包括漂亮亲妈在内的所有人都一致称赞。

也等于在教化孤儿的同时,将不少未来的嫌犯都消灭在萌芽之中。

孤儿里的男孩从小便接受军事训练,十五岁成年后再训练三年,之后便可加入东宫卫队或官军服役。

女孩则可根据个人的容貌、智力、体力、才学,选择护士、宫女、裁缝、艺人,或者直接出嫁……

通常在十五岁成年之前,容貌上乘的女孩便会被达官显贵给挑走,作为小妾迎娶过门,这算是以后可以衣食无忧了。

中等偏上的则可用来犒军,奖励给立下战功的军官和士兵。

某新皇认为这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新郎新娘均能各取所需……

个别脑子特别聪明的女孩,则可一直求学,考上大学毕业之后,便能进入翰林院做学问了。

女孩也能做学问?

然也!

起码编本字典的话,要比某些士子更为细心一些!

没有刘宗周这样的前辈带着编写的话,内容并不算高深的字典指不定被编成啥样呢。

去年北伐之际,年过八十的老刘头也病逝了,某新皇回来还去翰林院吊唁了一番。

根据老刘头的遗嘱,并未将其送归故里,而是安葬在北都的公墓里、

带北伐彻底胜利之后,便为其烧份收复辽东乃至奴尔干都司的报纸,算是知会一声……

受其影响,今年已经快五十周岁的黄宗羲也一直在北廷翰林院工作。

在完成第一版字典与辞典之后,正在带着后生们编写后续更为详尽的版本。

已然六十有一的徐孚远则扎根兵部,现专门负责考核有志从军的士子。

陈子龙已经五十二岁,之前当上了营长,因为去岁参加第七次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华娱星辰 我真的只是想传球 重回1990 锦绣农女种田忙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掌门仙路 魔君宠妻成瘾 灾变时代的熊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孤独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