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冯老头指点迷津(2/4)
你学不来的,学了也无用,因为你耐不住寂寞,不甘居于人下,更不会轻易服软认输!”
冯道捋捋须悠然澹笑。
朱秀眨眨眼:“老太师此话何意?”
冯道看着他,沧桑的老眼深沉如古井:“柴荣获封太原郡公,留在澶州,李重进获封河内郡公,要去宿州,而你也要去宿州,辅左李重进筹建镇淮军,是也不是?”
朱秀拱拱手道:“老太师刚刚回朝,就对朝中事务了如指掌,在下佩服!”
冯道压低声冷笑:“你小子自诩聪慧,怎么就看不出其中用意?”
朱秀呆了呆,“老太师的意思....”
“老夫问你,官家即位,膝下却无亲子,这往后该由谁来继位?”冯道语气严肃。
朱秀眼童一点点扩大,有些明白冯道的意思了。
“柴荣是官家养子,官家一向对他视如己出,名义上,他算是唯一的皇子。可实际上,他与官家没有任何血缘之亲,若是想立柴荣为嗣,阻力不小。
李重进是官家外甥,有血缘之故,贝州永清军一事,令李重进威名大涨,备受邺军追捧,眼下看,官家也有重用栽培之意。
若是年之内,官家没有亲生皇子诞下,不出意外的话,后继之君将会从这二人里出。”
冯道深深地看了朱秀一眼。
朱秀满脸震惊,心里对冯道大呼佩服。
不愧是苟道称王的历史风向标、活化石,冯道对于朝局的走向,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难怪人家老头能活到六十八岁,侍奉过四代王朝九位皇帝,单凭这份远见卓识,朝堂上九成九的人都不如他。
冯道捻须幽幽道:“即便官家广纳后宫诞下皇子,皇子年幼,为保社稷传承平稳,以官家的胸襟和雄才伟略,也不可能废长立幼,平白酿出祸乱。所以说,柴荣和李重进,将会是大周第二代皇帝最强有力的争夺者。”
“老太师所言令在下茅塞顿开!”朱秀心服口服地送上一记马屁。
冯道白眉微扬,神情颇为得瑟,继续侃侃而谈:“柴荣镇澶州,李重进镇宿州,说明官家雄心壮志,绝不甘于守土,而是要厉兵秣马,北击契丹,南取唐国,混一南北,结束乱世!
官家调你去宿州辅左李重进,又把王朴留在澶州,就是要让你们四人南北经营,看看究竟谁更出色。
将来不管是北伐还是南下,柴荣和李重进必定是官家重用的统兵大将,而你和王朴就是他二人身边的首席谋臣。
官家在考验柴荣和李重进,也是在考验你和王朴。”
冯道拍了拍朱秀的肩膀,不知是表示鼓励,还是表示同情。
冯道的提醒为朱秀打开了思路,轻声道:“老太师恐怕还有未尽之言吧!官家突然下令让柴帅留在澶州,又调我和李重进去宿州组建镇淮军,固然有考验重用之意,但又未尝没有防备之意!”
冯道捋捋须,微微一笑:“你能想到便好。柴荣已经成年,又是名义上的皇子身份,在邺军里颇有名望,他来开封,只会徒增尴尬,让百官不知道如何相待,索性不要来。
这里面牵扯太多人心鬼蜮,太过复杂,还是不要凭空猜测为好。
总之,这大周朝刚刚建立,表面看君明臣贤,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暗中的矛盾和较量已经埋下,一刻也不得消停。”
冯道可怜且同情地看着朱秀:“而你小子,就是这些矛盾和纠葛当中重要一环,甩不脱也跑不掉。
你无法做到像老夫一样置身事外,所以老夫的保命之道,你永远也学不会。”
朱秀沉默了,他知道冯道说的一点不错。
特别是在冯道提醒他,郭威安排柴荣和李重进分别留守澶州宿州的深层次用意之后,他就明白了,他已经被郭大爷扔进了大周内部权力纷争的旋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