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先南后北之争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先南后北之争(3/4)

目录

发表在东京时报上的文章来看,他对民生政务军略这些涉猎极少。

没想到这次借着大考一鸣惊人。

两人相互谦辞一番,陶谷先开口道:“回禀陛下,老臣之所以得出此观点,其实也是受朱侍郎之前的几篇文章启发!

一篇是三年前朱侍郎从江宁归来时,献上的《江南各界情报概览》,二是不久前那篇论煌煌之功的惊世名作。”

柴荣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朱秀一眼。

朱秀羊作惭愧地低头拱手。

陶谷又道:“纵观我大周,地处中原,可谓三面环敌。其中以辽国契丹威胁最大,江南唐国次之。其余蜀国孟昶、吴越钱氏、荆南高保融、岭南刘氏都是疥癣之疾,只等天下大势论定,这些割据势力自然土崩瓦解。

契丹人占据幽燕地利之险,窥伺河北乃至中原腹地,以至于不得不以重兵屯扎边塞。

唐国凭大江之险,无力北进,只想偏安一隅,本不足以为惧,但若是将来我朝北出边塞与契丹人决战之时,唐国跨江来攻,造成我朝腹背受敌之势,难免顾此失彼。

不若趁辽国上层争权夺利政局不稳之际,先攻淮南取钱粮富庶之地,而后观天下形势,再做研判,决定是北进收复幽燕,还是继续跨江攻唐国。”

陶谷侃侃而谈,柴荣倒也听得仔细,不时点头表示赞许,陶老头受到鼓励,更是精神大振,唾沫横飞。

王溥和王朴也对他刮目相看,抛开品性不谈,就凭这番言论,的确可见真才实学。

柴荣想了想道:“按照陶卿观点,所谓先南后北,其实是先取淮南,然后转而向北收复幽燕?”

陶谷忙道:“先取淮南充实我朝人口、钱粮,断江南一臂,之后两国跨江相望,再依天下形势决定南北先后。”

柴荣皱着眉头,缓缓点头。

陶谷的意思他听懂了,唐国虽然不足为惧,但想要短时间内攻破也不容易,不如先取淮南之地,与唐国划江而治。

之后如果北方有战机,还是应当先取幽燕为重。

夺取淮南之地,唐国就只剩长江天险可守。

周军想要跨江而击,要整备战船、训练水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

柴荣看向王朴,笑道:“文伯公文章里的意思,是坚持先灭唐国,尽收江南之地,然后招降吴越和后蜀,最后再北伐?”

王朴正色道:“正如臣文中所言‘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纵观天下,唐国占江南膏腴之地,富饶却孱弱,最是易取!

陶公所言,臣大部分是赞同的,但臣不赞同在没有统一天下之前就北伐幽燕,和契丹人决战!

契丹之所以壮大至今,臣认为是因为契丹贵族长久以来受大唐羁縻统治,二百余年来深受汉学熏陶,除了一些部族习俗,其实和汉人没有多少区别。

契丹人也习惯了垦田耕种,贵族子弟从小就学习君子六艺,以高雅深厚为荣,以粗鄙浅薄为耻,这样的胡虏与自古以来的匈奴、突厥都不一样!

最可怕的是,在幽燕之地,契丹人用汉人治理汉人,法制、风俗习惯与中原无二,汉民渐渐安定,人心不再思归!

除非契丹上层有重大变故,否则想要收复幽燕,绝非一朝一夕,甚至一两代人就能做成之事!

正因为如此,臣料定契丹人必定是我中原百年大敌,决不可等闲视之!”

柴荣眉头再次拧紧,心情有些沉重。

王朴说的也是实情,他自然是明白的。

可幽燕一日不收回,中原一日不能安宁。

中原王朝稍有变故,契丹铁骑便可席卷南下,饮马黄河。

王朴似乎想到些什么,又道:“臣得出的结论,也是受朱侍郎文章启发。前有江南情报概略,纵论江南各界概况,后有煌煌之功一文,详尽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后佛系星二代是医学大佬 超神学院:异常枪神 大周中兴 穿梭于世界中 穿梭在热血电影世界 人在斗罗,兼职修仙 忘仙帝尊 御剑飞行不小心撞倒了魔女 当修道遇到麻烦就一拳解决 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