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9章:京都药局(2/3)
几个来源。一是医馆收入,我们在每个县城设立医馆,通过看病和售卖药剂赚钱。二是朝堂拨款,毕竟看病救人费用不能太贵了,否则就是伤民。三是捐赠,从社会上募捐。四就是我来出钱。其实医馆做好了是很赚钱的,说到赚钱这一块,你们不如我,所以要相信我。”
医馆赚钱么?很少。
只有那种出了大名的医馆大夫才能赚钱,比如眼前这位成无己。其他寂寂无名的基本上只能熬日子。要么熬成名医,要么就苦哈哈过一辈子。
为啥与前世医院热闹景象区别那么大呢?穷啊!一般百姓不到非不得已不会去看病的,于是就有了各种偏方土方。
有钱的人不会去找没有名气的大夫的,所以大多数大夫日子都一般,于是有了走方郎中。走街串巷,替人看一些小毛小病,赚个三瓜两枣度日。
前世看得起病那是有医保,有保险,加上自己也有些钱,这才看得起病,甚至于看一个感冒也要去医院。没有医保你试试,保证医院人少得可怜。
没钱看病靠身体苦熬,又不注意卫生,吃的喝的不讲究,医生水平良莠不齐等等诸多问题,是古代人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七十见了皇帝无须跪拜,每年皇家还要宴请这些老人。秦始皇为了长生化了多少钱?五十岁就嘎嘣了。
唐太宗李世民再牛逼,五十岁嘎嘣了。
也因为如此,很多人求道入迷,就想多活几年。也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生苦短的说法。
有人说古代十三结婚生子不合理。
的确不合理。可是你看看现在人的寿命就知道了,不抓紧时间生孩子行么?生孩子还不一定能活,所以要保险点多养几个,算算时间吧,到三十做奶奶外婆的不知凡几,陈嘉过几年也要自称老夫了。
前世三十的女人都要厚着脸皮说一句我还是个孩子。可是按照人均寿命,三十其实不大的。
陈嘉叫来章丽莺,几个人大致测算了一下费用,就场地费就达到了一百多万贯,加上其他费用,至少也要投资一百五十万贯。
陈嘉大手一挥,“三百万贯。陈云科前辈做院长,负责学馆,成老前辈负责医馆,陈楠前辈负责制药作坊。想加入我们医馆的大夫,三位前辈费心考核,能力不够的送去学馆,有能力的就在医馆看病。”
三个老头都激动坏了,三百万贯是初期投资,按照陈嘉的意思将来学馆规模会超过太学,制药作坊的规模将会有上万人,医馆更是要遍布整个大宋。
京都药局要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京都都轰动了。特别是学子进学馆学习五年,所有费用都是学馆统包。等于是免费让你学医啊,这就打破了原来大夫带徒弟传承的模式。
学子入学条件也简单,十二岁以上,识字三百字以上,男女都行。
医馆招收五十个大夫,他们除了日常排班去医馆坐堂,其余时间就是去学馆教授学生。
制药作坊招收二百个员工,女性为主。这也是因为女性做事相仔细认真。制药作坊推出了陈泥丸最有名的十七种常见病药丸,比如乌鸡白凤丸,牛黄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一经面世,便受到追捧,特别是补肾的药丸更是热销。
为此朝堂也破例同意每年给京都药局五十万贯用来为穷人免费看病。
赵福金更是开心,因为她收拢的那些孤儿学习有成后便有了去处,将来也能靠本事吃饭了。
赵琳王薇出面募集了几十万贯的捐款,用于制药作坊生产几种常见病的药物,价格极其便宜。一种叫宝塔糖的药物专用给小孩驱除蛔虫。小柴胡颗粒,用于日常感冒的药剂。还有治疗小孩肚子胀的消食片等。
京都药局的名声迅速打开,医馆也因为有成无己等几个知名大夫坐镇,生意也是火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