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初见火药(1/2)
泗州的城防与濠州并无二致。
铁蒺藜、鹿角木、联排拒马、极深的护城河,当然还有护城河后令李重进深恶痛绝的羊马墙。
在泗州城防的建设上,范再遇自忖并未偷工减料,该修的都修了。
可城防是死的,人是活的。
城防不会害怕周军,人却会害怕周军。
范再遇恼火的是,该派谁镇守羊马墙?
钟镐两日前的那一败,不但葬送了五千精锐士兵,还令泗州折损了半数军官,更严重打击了泗州守军的士气。
镇守羊马墙九死一生,就凭城内这低落的士气,范再遇很难找到可靠的人选。
那,干脆就让钟镐戴罪立功好了,他虽因畏惧北贼而临阵逃脱,但若是能将他的胆怯激发为勇气,或许可堪一用。
范再遇完全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能不能顶用完全听天由命。
一阵凉风吹过城墙,范再遇沧桑的面庞平添了几分萧瑟。
投降的事,范再遇有考虑过。
毕竟泗州孤立无援,哪怕守城再努力也免不了被破城的结局。
可范再遇对周朝实在没什么好感,他想拼一把。
至于失败之后该怎么办?那就等失败之后再说吧。
......
范再遇在城墙上独自凌乱的时候,李延庆正在军中匠户的火器制作现场进行考察。
唐代道教繁荣,火药易燃易爆的特性随着炼丹术的推广被发现。
随着唐末乱世的开启,面对愈来愈难攻克的坚城,以及士兵们愈来愈难以击穿的甲胄,一些军事家开始在战场上利用火药的这一特性。
根据李延庆的了解,早在十几年前的后晋朝,开封都作院内就有了专门制作火药的火药作。
都作院是设立于开封,专门生产军需装备的官营手工作坊。
都作院拥有六千多名工匠,分为南北两个作坊,南北作坊下面又细分了几十个“作”,其中就有负责生产火药的火药作。
周军此番南下所携带的各类攻城器械,自然都是由都作院。
为了维护炮车、弩车等金贵且脆弱的攻城器械,都作院还派了数百名工匠随军南下,其中也包括制作火器的工匠。
由于火药易受潮的特性,以及易爆炸的危险性,加之制作工艺仍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火器难以长途运输,通常会在现场制作。
李延庆站在一个草草搭建的木台上,观摩着台下工匠制作名为“火药箭”的火器。
所谓火药箭,就是在箭矢的前端绑上一个装有火药的小球。
小球的外皮用桦树皮制成,球内一般装有二两到五两的火药。
发射前,士兵会点燃树皮外壳并迅速发射火药箭,箭矢射中目标后,火会烧穿外壳并引燃小球内的火药,进而引发爆炸以及燃烧。
不过此时的火药配方比较原始,爆炸威力也非常低,主要还是靠火药散开后的附着燃烧来杀伤敌军或是引燃目标建筑。
前些天周军攻打濠州时,就用过这种火药箭。
虽说火药箭的效果很是一般,但李延庆还是头一次见识到这个时代的火器装备,立刻就起了兴趣。
今日恰逢随军工匠制作火药箭,李延庆便委托父亲给自己发了个入场观摩的权限。
看着工匠们熟练地将桦树皮缝制成小球,并往球内填入黑乎乎的火药,李延庆心中有些好奇:火药这么危险的玩意,就用易燃的树皮给包起来,也不加根引线,这上了战场岂不是很容易伤到自己人?
李延庆很快又想到:或者说,此时引火线尚未被发明出来?那根看起来很简单的引线莫非还挺有技术含量?
正当李延庆盯着工匠们若有所思的时候,他身后传来了钱长生沉稳的嗓音:“衙内,冯奉礼到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