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诸天连锁书院(3/4)
过了,上级听说周羽是用来办书院的,主动又让了一些,作价四千五百两。
毕竟四千五百两也不是小数,那山庄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变成现银入库。
当天,周羽便凑齐了银两交到县衙,宋志亲自给周羽办了地契。
自此,山庄易主,周羽成了新的山庄主人。
回去之后已是傍晚时分,不过几个女人依然还是高高兴兴,随着周羽来到了山庄里。
一到院子里,白敏儿不由道:“果然,这院子里充斥着一股怨气与杀气。”
周羽笑了笑道:“这很正常,当时在院中厮杀的有官兵也有盗匪,死了好几十人,当然会有残留的怨气与杀气。”
白素贞接口道:“这倒没什么,施法化解一下便是。”
没过几天,院子便大变了一个样,院子里变得干干净净,废土杂草不见踪影。
而且,周羽还与宋志商量过了,多花了一千两银子,将山庄背靠着的那片坡地全都买了下来,便于以后扩展。
接下来,周羽开始规划。
经一家子商量,决定连家也搬到山庄那边去住,不过要与书院分隔开,家是家,书院是书院。
修改了几次,最终定下了方案。
新家,新划出十余亩修建,届时还要挖个渠将西湖水引入院中循环。
书院的主体以那幢山庄为主,另外又在山坡上扩出一大片地来,作为校场,方便学生练习骑马、射箭以及锻炼体能。
一句话,周羽开办书院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读死书,而是像在聊斋世界那样,回归儒家正统。
接下来又找工匠开始修建与改建,包括所需的家具也同步开始打造。
又过了几天,罗吉安终于登门而来。
毕竟,他中了举人,回去之后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祭祖,应酬,还有不少人前来挂靠。
挂靠,乃是一种传承已久的习俗,也是朝廷给予举人的一种福利。
古代背景之下一直奉行皇权不下县的规矩,也就是说,朝廷委派官员只到县这一级。
乡镇地方采取乡绅自治的方式,除非遇上重大案子才会报上县衙。
一般的事情,皆由地方乡绅自行处理。
而地方乡绅中,举人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相当于半个朝廷命官。
朝廷为了安抚各地的举人,给予了各种特权与福利。
不仅免除举人自身以及其家人的徭役赋税,甚至还免除挂靠在其名下农户的徭役赋税。
当然,这是有限额的,要是没有限制的话,那所有农户全去挂靠,朝廷从哪里收粮?从哪里征收兵丁劳役?
因此,针对当地举人的数量,以及人口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各地官府会制定不同的限额。
如果一个乡里只有一个举人,那么允许挂靠的户数与田地会相应多一些。
不止一个举人的话,便会相应减少。
罗吉安运气不错,他所在的乡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举人了,所以他中举之后,自然是很风光的。
按规矩,他可以接收三十户人挂靠在其名下,他自己名下的田产如果不超过五百亩,免予纳赋税,挂靠在他名下的田产可免三百亩地的赋税。
这下子,找他的人可就多了。
很多人家都是拖儿带母来的,全家子投靠他。
当然,投靠可不仅仅只是名义上挂靠就行了,仅名义上挂靠,举人能叫什么福利?
挂靠之后,虽然不向朝廷纳赋税,但需得向挂靠的举人交钱或是纳粮,只不过相对于朝廷的赋税来说,要省不少,重要的是不用服徭役。
当地一些有钱的富户更是送上真金白银求挂靠,他们倒不是为了省赋税,主要是为了免除徭役,同时也是为了巴结讨好。
因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