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长为东风春作主(二)(2/3)
花钱雇人种的。”
“还有这事?张公,还请仔细跟我说说。”
“李官人,宋国秦川郡,这两年官府在拼命地修直道和水利工程。而民间增加最多的是你见到的这些树林灌木,还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水库。都是我刚才说的那些人,花钱请人种植和修建,还有后续的养护。”
“池塘水库?”
“是的,面积小,不能自主放水的叫池塘。面积稍大,有闸口放水的叫水库。这些池塘和水库,都是测绘局和工务局来勘察过,有利无害才准许修建的。雨季蓄水,平时按需缓缓放水浇灌...”
“那...那些东南商贾们花如此多的钱粮,是为了讨赵十三的欢心吗?”
“不是的,他们是为了换林票和水票。”
“林票和水票?”李青鸾十分不解,这是什么玩意?
“是的。李官人,宋国天启元年下半年有了新规定,凡是在西北种植树木多少棵,灌木多少亩,种植成活两年后可获得相应的林票。此后每年,成活的树木和灌木,都可继续获得相应比例的林票。池塘和水库也是如此,按估算的面积来算水票。”
“这些林票和水票,在那些东南的商贾手里能派上大用场。棉商想扩大种棉面积?拿林票或水票来。听说一亩林票可以换取江北泰州等地十亩荒地。”
“荒地?”
“是的,宋国自天启元年以来,天下各郡州县搜检田地,凡漏报者一律加征赋税,严重者定罪加以没收。铁血手腕之下,这两年来几乎搜检了天下所有的田地,登记在册。然后今年宣布,所有无主土地、山泽湖泊,都为官有。”
“官有?本郡记得赵十三的《国体大诰》里有说,天下所有土地,无论山河湖泊,主权和所有权归天子所有。产权各归各家。现在宣布这些荒地,是指这些无主又还没有开垦之地的产权?”
“是的李官人。宋国新策正是以林票和水票换荒地。比如想扩大丝绸产量或多种粮食,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换合适的荒地,去开了种桑树或粮食。想建工厂,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来换建厂的荒地。想开矿,也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换矿山开矿权...”
张元庆细细地解释着。
“甚至盐商想多分盐,海商想多造船,都可以拿林票或水票来换...诸如此类的好处,还有很多。于是这些商贾就跑到南海,运低价的粮食回来,再运到西北去...”
“用白花花的粮食和黄灿灿的铜钱,花钱请当地的百姓去种植树林和灌木。闲时组织起来修池塘水库。西北这些苦寒之地的百姓,既能种自己的地,又能分出部分劳力种树木修池塘,赚取钱财,日子过得比以前强多了。”
“东南商贾们虽然耗费巨大,但是换回的林票和水票,却能翻倍地把好处赚回来。还有,种下的灌木,比如眼前的沙棘,收获的沙棘果是上好的补品,晒干了可入药,也可当果脯,都能卖钱。”
“还有池塘水库,下雨时蓄满水,可以养鱼,后面慢慢放水浇灌下面的田地,也可以收钱。虽然微薄,养活维持这些树木池塘的人却是绰绰有余。一里一外,除了前期投入大,后续投入会慢慢摊薄,收益越来越大。”
说到这里,张元庆忍不住感叹道:“那些商贾是最会算账的,有好处的事,不用拿鞭子赶,他们会一涌而上。”
李青鸾叹息道:“不是他们会算账,最会算账的是赵十三!”
张元庆愣了一下,随即附和道,“没错,李官人说得没错,赵官家是天底下最精明之人,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想出这么精妙的法子,让东南中原的富商们,心甘情愿地来西北投资造福。有报纸说,这叫什么财富转移,真正的以富济贫。”
“如此说来,这西北诸条直道,也是赵十三利诱关东富豪们过来投修建的?”
“李官人英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