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八旗大乱斗(1/2)
汉军八旗在八旗地位十分尴尬,汉人视他们为汉奸二鬼子,满蒙八旗又视他们为走狗奴才。
夹在中间,颇有点猪八戒照镜子的味道。
由于汉军八旗人数太多,战斗力太强,康熙年间以汉军旗为主的“三藩之乱”证明了汉军八旗比满蒙八旗还能打,打这以后,清廷就开始采取削弱汉军的政策。
其中显著一点就是不许汉军旗出身的官员,出任都统衙门四品以上要职,以此将汉军八旗的兵权牢牢掌握在满蒙八旗手里。
虽然老辽东出身的汉军不在这个限制内,可老辽东出身的汉军人数在汉军八旗不过占了五分之一,其余大多都是关内新降。
为了彻底解决汉军人数太多这个问题,乾隆直接将汉军赶出八旗,省得这帮繁衍百年以亲戚为钮带关系的汉军成为八旗最大的祸患,所谓本末颠倒。
如今在满城发生的事情证明乾隆不愧是大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因为乾隆对汉军于八旗、于京师的危害看得比谁都清楚!
无人振臂高呼则罢,若有人组织号召,则京师满城这座大清帝国的心脏,瞬间就会停顿。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亲戚钮带关系更能凝聚人心呢?
在临时设在汉军正蓝旗都统衙门的汉军指挥中枢的组织及指挥下,整个汉军八旗都被串连了,拿着各式武器向着上三旗满洲冲杀过去。
有叔叔带侄儿的,有侄儿带表哥的,有表哥带外甥的,有外甥带兄弟的,有兄弟喊姐夫的.....
七大姑八大姨,胡同口一群人随便指三个肯定能凑到亲戚关系的汉军八旗,几乎在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便成了北京城内最大的军事力量。
新附军也好,老辽东也好,或主动或被动全卷入了满城这场大屠戮之中。
祖建昌话说的最狠,今夜事关汉军八旗命运,谁家不出人,就先灭谁家!
只是在随人群冲入上三旗居住区域时,老一辈的多少会想到上三旗满洲内也有自家女儿女婿,外孙什么的。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会念亲情。
不少老一辈的汉军就拿着武器护在某些院子外面,有的假意喊打喊杀让同伴去别地,有的则是请求同为汉军的亲戚们能放过院子里的人。
实在不成,就提出留他们女儿外孙一命。
女婿,没法保。
不止上三旗满洲有汉军八旗的亲戚,下五旗满洲也有。
这是逆向“和亲”的结果。
从顺治年间开始,清廷强迫汉军八旗将女儿嫁给满蒙八旗,哪怕贵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家也不能幸免,美其名曰旗汉一家。
康熙朝时也允许满洲女子嫁入汉军,但这个政策在雍正上台之后就被收缩,渐渐的就是汉军单方输出女儿。
和平时期,这个“嫁女高抬”政策还是比较吸引汉军旗的,毕竟自家的女儿能做真满的小妾甚至侧福晋、福晋,乃至入宫当嫔妃,于这帮汉奸世家而家,无疑是祖坟冒青烟了。
然而当乱事一起,有心人一煽动,这个政策却成了汉军八旗的耻辱。
很多平日就同市井无赖差不多的汉军年轻子弟,在跟着长辈冲入上三旗满洲区域见血之后,立时就将目光对准了那些满洲女人。
如同开闸洪水,当水流泄下不可止时,上三旗满洲居住区立时就洪水滔滔。
除了个别地区外,其它地方的上三旗满洲没有任何抵抗,因为他们来不及抵抗。
汉军旗那帮人杀来的太快,人多得能吓死人。
加之上三旗的主要军事力量都在保卫皇城,前锋营、护军营、善扑营等上三旗禁军全部打残,短时间内谁也救不了上三旗的满洲妇孺。
几百名汉军子弟在祖建昌的带领下冲进了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