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李厂长的期待与大饼(2/4)
等等,也不对。
说九十年代工厂倒闭潮,那是大范围。
其实严格来说,改开之后,就已经有很多工厂陆续被整改了。
只是这时期还没有倒闭一说,只有所谓的转型整改,其实就是互相吞并。
就如李厂长刚刚所说,是一种大鱼吃小鱼,或者叫一群鱼分吃一条鱼的行动。
这事儿简单来说也不复杂。
就是红光机械厂因为效益不好,加上占地又好,所以市政府看上这块儿地皮了,想收回这片工业用地,改成商业用地跟住宅用地,盖新楼,起新房,容纳更多居民。
要工厂的地皮,总要有个由头吧,毕竟这会儿还不是九十年代,国企工厂的能量很大,尤其是冶金部直属企业,一定程度上是独立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外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口效益不好,亏损太大,搞企业转型,或者叫整改。
具体讲,就是红光机械厂被整体搬迁,期间呢,各个产业被分割。
像生产车间这些主要部门,给首钢这个巨无霸吃掉,而像厂办医院,估计就要收归政府所有,改成公办医院,或者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还有厂办小学,也可以收归市政府所有,改成公办学校。
至于其他像食堂、影剧院、招待所、篮球场、工人文化宫等等三产,估计也会转变成政府所有,搞成事业单位。
记忆中,曹志强前世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造过程中,好像就是这样,把企业的三产变成事业单位。
对了,还有自己的那个出版社,要是真那么搞下去,弄不好也会被收编成事业单位。
表面看,自己的出版社变成事业单位好像挺不错,但仔细一想,其实并不好。
因为现在这种情况,红光出版社是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而曹志强的那份挂靠合同,也是对标红光机械厂的。
说的更简单点,当初办这个出版社的时候,主要就是李厂长跟董书记出面,而曹志强只需要董书记跟李厂长罩着他,那他在出版社就是妥妥的一把手,哪怕他现在只是个总经理兼副社长。
至于牛淑芬,那不过是狗急跳墙,除了一时之间让曹志强颜面上不好看,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换言之,只要董书记跟李厂长一直罩着曹志强,那红光出版社就依旧是曹志强的一言堂。
哪怕董书记跟李厂长退休了,他们提拔的人也肯定会萧规曹随,至少开始那几年不敢乱来。
至于那挂靠合同,那不过是防小人的,或者给外人看,堵外人嘴的。
实际上对于上级主办部门的红光机械厂来讲,那个挂靠协议他们随时可以撕毁,当然这说的是厂长一级的人物。
如果按照正常退休来算,李厂长起码还能干个五年左右。
曹志强觉得,有五年时间,他足够把红光出版社上下打的铁桶一般,并且绝对可以提前把新厂长收买下来,让新厂长继续跟自己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只要新厂长跟李厂长一样,本人跟红光出版社有利益捆绑,那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不会推翻原来那个买断式的挂靠协议。
这样一来,自己起码又可以多给出版社十年的时间。
等以后出版社进行改革,搞企业化,弄成出版集团的时候,自己得天独厚,绝对可以更早一步转型,获取更大权力跟利润。
总而言之,背靠大数好乘凉。
只要有李厂长跟董书记罩着,就算没有大领导,曹志强也能在出版社里如鱼得水,一言九鼎。
但是,如果三年之内,不,一年之内,红光机械厂没了,那就全完了。
说的更透彻点,曹志强现在的真正靠山,其实就是红光机械厂。
有红光机械厂这个国企大厂在,曹志强干啥都底气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