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潜流暗涌(4/5)
这些光点还来到了城中许多功臣、勋贵的府邸。
也有一些光点在向着后宫流动。
显然,随着之前的一系列矛盾激化,此时双方势力的矛盾已经逐渐白热化。
双方都在想方设法地拉拢对方的人手,壮大自己的羽翼。
齐王府中,一个明显有些醒目的光点来到尉迟敬德的府上。
「将军,你与齐王一同南征北战,如今天下平定,北方仍有突厥为患,还需将军继续为国效命。这些金银赠与将军,另有太子的亲笔书信一封,希望能与将军结为布衣之交。」
负责送信之人显然是太子心腹,而在他奉上太子密信的同时,也将整整一车的金银财宝展现在尉迟敬德面前。
太子愿意与一位将军结为「布衣之交」,这姿态可以说是放得相当之低了。
然而尉迟敬德却亲自修书一封答复太子,同时将送来的一车金银原样奉还。
「秦王对末将有救命之恩,末将此生都誓死追随秦王!」
此时,尉迟敬德的几个记忆碎片,也出现在李鸿运的脑海中。
武德二年,尉迟敬德还在宋金刚手下,在夏县大败梁军,永安王、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唐俭以及数名将领都被尉迟敬德生擒。
然而,在美良川他遭遇了秦王,被打得仅以身免。
明明都是梁军,但前者不堪一击,后者如天神下凡,这给尉迟敬德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武德三年,尉迟敬德投降秦王。七月,秦王讨伐王世充,许多收降的旧将纷纷叛逃而走,梁朝诸将认为尉迟敬德悍勇难制,认为他也必然叛逃,就将他押在军中。
然而秦王立刻将他释放,将他带在自己身边,还赏赐给他金银珠宝。
而在虎牢关之战时,尉迟敬德跟着秦王一起冲锋陷阵,看到那个豪气干云的年轻人光焰万丈地说出了那句名言:我持弓失,君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显然,尉迟敬德对秦王,不仅有生死交托的信任,也有发自心底的佩服。
想要用金银珠宝策反这样一个人,显然是想多了。
之后,太子和齐王又用继续策反秦王手下的诸多将领,手段也都与策反尉迟敬德如出一辙,无非是用大量的珍宝、财货以及礼贤下士的姿态,诚心拉拢。
然而这种拉拢几乎全然没有奏效。
站在这些将领的角度,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理由改换门庭。
论私情,他们是跟着秦王出生入死打天下,立下军功之后,秦王从来都不吝赏赐,甚至其中的大多数将领,还都在战场上被秦王救过。
在几次大战中,秦王都有翻身冲入敌阵救援己方将领,或是干脆自己断后的经历。
太子和齐王是什么?
太子久居深宫,压根没上过战场;齐王上过战场,但明显就是打酱油的。
在这群武将的观念中,实力为尊,这样的两个人,显然不足以让他们诚心诚意地信服。
论公义,他们是秦王的人,背叛秦王是为不忠不义。
论大势,秦王手下人才济济,虽然此时还不是太子,但明显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坚持下去仍有可能做从龙之臣。
就为了一车财宝,就出卖秦王?
这些武人只是耿直,但绝不蠢。能在浴血拼杀、九死一生的疆场中活下来的勐人,哪个是蠢人?
等辅左秦王取了天下,什么样的珍宝财货不是应有尽有?
反之若是投靠了太子,即便成功干掉了秦王上位,身上也永远贴着二五仔的标签。现在太子是用人之际,自然表现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可若是除掉了秦王、让太子坐稳了江山呢?
到时候太子身边还有更多更亲近的、早就跟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