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朝鲜之争(2/4)
延光帝闻讯后,勃然大怒,随即以朝鲜不守藩属之责,侮辱宗主上国的理由,向朝鲜王国宣战。
5月3日,明军聚集大小舰船三十余艘,兵员五千余,从釜山大举登陆。
说来可笑,朝鲜王国在一心抱秦国的大腿,跟大明翻脸后,第一时间调集了五千余兵马围攻位于釜山城西明军驻守的营垒,却数日不克,反而损兵折将。
待战事僵持至第六日,四百余明军在朝军松懈之际,趁机发动了一次夜袭,竟然击溃了十倍于己的朝军。
当五千余明军登陆釜山时,败阵后的朝军还尚未缓过劲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展开有条不紊地登陆行动。
先期抵达汉阳的三千余秦兵,在朝鲜君臣的催促下,迅速南下,应战跨海攻来的明军。
5月16日,秦军前锋五百余官兵在庆尚南道高灵郡遭遇明军,初战失利,损失近百名官兵。
入朝秦军主帅、辽阳总兵赵长峰在收到溃败回来的官兵报告,言及明军火器众多,而且战阵经验丰富,训练极为有素,实乃少有强军。
赵长峰闻报后,并不以为然,前锋作战不力,败军而回,自然要将敌人的实力稍稍夸大一点,来掩饰己方的无能。
小小的云州镇,所辖几块领地要么孤悬海外,要么地处偏远蛮荒,治下之民不及百万之数,军队规模最多也不过数万。
以前要不是靠着齐国扶持帮衬,估计早就破败凋零了。现如今,我大秦天兵入朝,护卫藩属,那齐国可能有些措手不及,一时半会不知如何反应,至今尚无表态。
他们既没有声明继续支持云州镇,也没有开口阻止大秦的军事行动,暂时还处于中立状态。
因而,作为主帅的赵长峰便想凭借手中的三千余兵马,迅速击败云州镇部队,就算不能将其尽数歼灭,也最好能将他们赶下海。
如此,形成一个既成事实,并奠定大秦于朝鲜王国的宗主地位。在斩杀了逃回的几名低阶军官后,赵长峰立即驱大军继续南行,迎着云州镇的主力部队杀了过去。
我大秦兵马从辽东陆路过来,随行的有八百余骑兵,就是赵长峰最大的凭持。
然而,战斗结果却是出乎所有秦军意料之外。双方接战后,三千余秦军被攻来的明军几乎全歼,主帅赵长峰亦被生擒,最后仅百余骑兵逃回汉阳。
随后,明军长驱直入,连败数路朝军,径直朝汉阳杀来。同时,一支明军舰队从耿罗岛出发,闯入汉江,炮击王京。
5月27日,明军主力五千余进抵汉阳。年仅十五岁的朝鲜国王李焞在文武百官的护卫下,弃城而逃,往北方平壤奔去。
明军占领了汉阳后,仍不罢休,循着朝鲜君臣逃奔的路线,便追了过去。
5月30日,明军在金川遭遇后续赴朝的三千余秦军,一战将其击溃,继续向北挺进。
6月4日,明军杀至平壤,但遭到第三波入朝秦军的拼死抵抗,加之长途奔袭,未携带火炮,未能如愿攻克该城,退往三十多公里外松林,等待后续兵马到来。
辽东总督冯维武陆续收到朝鲜兵败消息后,震惊万分。当即再次集结数千余兵马,迅速往援朝鲜。
同时,以五百里加急的形式,迅速报于朝廷,北明已入寇朝鲜。身在南京的大秦永兴帝孙可望闻报后,大怒,言及,北明余孽自不量力,擅自挑战大秦国威,必予严惩。
随即下诏,命北京大营都督、淮国公马保为帅,引兵三万入朝,驱逐北明贼军。
7月中旬,秦明两军在平壤、松林、金川、开城等地爆发数场大战。明军虽然火器众多,战力不俗,但兵力薄弱,被秦军逐步逼退至汉江附近。
至7月底,秦军主力两万五千余顺利收复汉阳,明军一路缓缓朝东南沿海地区撤退。
主帅马保见状,立即挥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