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谁能出征(3/4)
宗全太过于尴尬,还是桓王站了出来替赵宗全解围。
“那就拨付于你十万大军,即日启程!”赵宗全回道。
毕竟是自己的亲大儿,就算是忌惮,但赵宗全对桓王也有很大的信任度。
既然是桓王带兵出征,也就不会相同于以往。
没必要按着大周的传统,没有画蛇添足的派一个文臣,监督,制约着出征的武将。
让桓王领兵有极大的自主权,只凭着一点,对大周将领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而且桓王也不是一个完全不知兵的人,当初兖王逼宫的时候,带兵平叛桓王有参与。
然后南边的民乱,也是桓王做主将,给平的叛。
虽然这其中都是顾廷烨起的主导地位。
但桓王毕竟也经过了两场战争的历练洗礼,这份经验已经胜过许多人。
桓王带兵去西北,顾廷烨就在西北,就算是赵宗全说顾廷烨只能做大头兵。
但实际上,桓王就不可能拿顾廷烨当大头兵来用。
没有副将的名头,也会有副将的事实,至少也可以当参谋,出谋划策。
还是原本桓王和顾廷烨的搭配,原来的老搭档。….
给拨付了足额的十万禁军精锐,号称五十万。
这个配置,这次西夏寇边,就算不是皇帝在谎报的军情。
是真实的战情,也足以真的于西夏较量一下。
只从这个应付来看,确实分不错消息的真假。
直接动员了几十万的民夫,各方面都是真的战争准备。
送走了出征西北的禁军之后,汴梁城里算是安分了下来。
因为边疆发生了战事,按着大周的传统。
皇宫直接就开始节衣缩食,停止各种饮宴活动。
目的自然是,表示出一个省钱的态度,皇室支持边疆战事的决心。
普通的百姓跟风不跟风无所谓,但是盛长柏这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官员,还是要跟上皇家的脚步。
既然皇帝这个老板,都不再举办宴席,官宦之家,自然也不好大肆饮宴。
也要表现出来自己的态度,避免皇帝小心眼,给穿小鞋。
盛长柏儿子的满月宴,本想要邀请众多的亲朋故旧共同庆祝,也不合适了。
最后孩子的满月宴,只有盛家嫁出去的四个兰,大房的长梧娘子,带着…也就只有明兰带回了女婿回家。
刚幸运完的袁文绍和盛长梧,都遇上了战事。
也不能说是不幸,对于武将来说,打仗是危机也是机遇。
两个人都没有得力的长辈,想要崛起,获取高位,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能力。
指望天降幸运也不是常事,都已经被馅饼给砸中了两次,也不能被砸一辈子。
只有明晃晃的战功,才是武将平步青云的硬通货。
袁文绍出身于勋贵世家,从小就是想从战场之上,立下不世之功,重赈袁家败落的声势。
多少有一些闻战且喜,对于上战场这个事,没有什么排斥。
盛长梧这个小伙子,也足够年轻,多少还有一些中二。
各种冲动热血的想法很多,学得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清除异族,还我河山,斩将杀敌,光宗耀祖。
对上战场也没什么畏惧。
但是男人没问题,并不代表着家里的女人也没问题。
这次禁军是要跟西夏对战,不是在国内镇压各处的乱民,灾民。
不是欺负大周境内,原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这是要对战骁勇善战,弓马娴熟,装备精良的西夏骑兵,是真的要死人的。
就算是底层军官,伤亡的可能一样很高。
长梧的娘子,本是武官之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