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次子 > 第二百三六章 大明中书省

第二百三六章 大明中书省(1/2)

目录

“咱下旨...朱朗以后就是宗正府令,咱家以后的事情,都由朱朗去管,那些皇子都要以朱朗为兄,赏罚惩度,一切由朱朗拿捏。

朱朗如同咱这个父皇。”

水仙村中,朱元璋哈哈大笑,一瓶大明春下肚,朱元璋开心的直接接受了朱标的建议,朱朗直接成为了宗正府令,掌管那些皇子还有皇亲国戚的赏罚惩度,朱朗其实本意不是这个的。

朱朗只是感觉朱标有些累了,所以想要安慰一下,谁知道,朱标那是直接打蛇随棍上,跟着还直接禀报了朱元璋,这边和朱二保还有朱二虎一起喝了酒的朱元璋那是连忙同意。

其实朱元璋早就想要朱朗进朝堂来帮自己,要知道朱朗和自己的见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就像这次提升胡惟庸成为右相的事情。

太子朱标一直强力的推荐刘伯温,始终告诉朱元璋刘伯温心系大明,其实朱元璋能不知道刘伯温心系大明,但是朱元璋就是不想用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太鸡贼了,要是爬上了相位,想要一手遮天该怎么办?

自己的太子就是不理解自己。

倒是自己的次子朱朗,那就很对自己的脾气了,朱元璋让朱朗帮自己选一下相位人选,一共三个人,汪广洋,胡惟庸和刘伯温。

朱朗直接说了胡惟庸,朱元璋问为什么。

朱朗则是告诉朱元璋三个字:“好掌控...!”

并且朱朗还说了一件让朱元璋同感到心中的事情,那就是中书省的麻烦...所谓的中书省,自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体系以后,“中书省”所承担的职能就一直都是“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负责掌管机要、落实中央政令、制定决策等最高政治事务,实打实的一个总理全国大事的“中央政治机构”。

即使到了后世的宋、元时期,也亦是如此,不过就是在具体的职权划分上会略微的有点差异,就好比宋朝时期的中书省,其承担的职责就只有“行政事务”之权,却并无处理“军政”事务、以及“财政”事务之权。

而元朝虽与隋唐一样,都让“中书省”总理全国大事,但是在地方上又分设了“行中书省”来分掌地方政务,只不过是在名义上归属“中书省”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行中书省所管辖的区域”,就正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省”字概念的雏形。

相信有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既然中书省的权力这么大,那岂不是说在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以后就已经对“皇权”构成威胁了吗?那为什么还会一直发展到明朝以后,才彻底废除呢?难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就从来没有在意过“中书省”对皇权的影响吗?

当然会有影响,唐朝,宋朝,元朝的哪一个王朝,不是想着办法中央集权,唐朝就是由中书省负责提出政务的解决方案,然后由“门下省”负责审批这份“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话,便可以进一步的递交给“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下发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执行。

如此一来,其实也就等同于是将政治事务的处理流程划分成了“提出方案”,“审批方案可行性”、以及“具体执行”等三个阶段,从而让“三省”虽各自执掌大权,但是却始终都处于一个互相牵制的局势,从而无法彻底的独揽大权,自然也就没办法对“皇权”构成太大的威胁。

元朝是采用了一种军、政分离的统治体系,但是在“中书省”最高长官的设置、以及其具体的职权上,元世祖忽必烈却并未将其架空,而是选择了将其“同化”。

将“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一职,“以皇太子兼之”,同时在皇太子之下又分设“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借以辅佐皇太子处理政治,显然是给中书省注入了一道“皇室”血脉。

如此一来,即便是中书省执掌大权,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动画时代 招黑体质开局修行在废土 大航海模拟器:开局直视古神 重生韩国,我真不是财阀 图书馆店员 怪物诊所 我家忍猫嫌我弱,偷来响雷果实 农门庶女惹人宠 美人羸弱不可欺 营销号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