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心(2/3)
过了一会,缓和了情绪的李简勉强一笑,连忙招呼姜绍一同启程。
于是两人联袂下楼,前往中军所在的阁尉官寺。
剑阁是由诸葛丞相经营起来的军事关隘,地位重要,一直都设有阁尉负责防务,率领兵民屯田。关隘内各类军事设施齐全,中军临时设在阁尉官寺。
路上,姜绍向李简打听军议的事情,李简反问道:
“公子以为,魏军虽然被挡在了剑阁之外,但国中还有何隐忧?”
“有两件事!”姜绍显得忧心忡忡,直言不讳自己内心的担忧。“一件事是钟会军翻山越岭,另辟蹊径,绕到剑阁的后方。另一件事,就是迟迟不见踪迹的邓艾军了!”
李简有些动容,“那这两件事,公子是否跟大将军说过?”
姜绍颔首,随后低下头。
彼时姜维忙着整合各路兵马,巩固剑阁防务,虽然听进去了姜绍的话,同意派出一些伏路兵侦探防备钟会派遣精兵另辟蹊径,派遣吏士告喻各关隘加强戒备,但对派兵防守江油的建议却没有采纳。
蜀汉军队连连战败,士气低落,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十个打一个都可能自行崩溃。所以姜维主张聚合兵马、紧守剑阁,反对分散兵力防御各处关隘,他好不容易将汉寿的军队调到了剑阁,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兵去偏僻的江油加强防守。
若江油要加强,阆中要不要,还有其他地方呢?
毕竟姜绍这个吹哨人说的是隐忧,大将军要当即应对的,是剑阁外十几万魏国大军进攻的现实压力。
经过写《御敌策》一事,李简欣赏姜绍的先见之明,他叹息道:
“国势如此,想要挽大厦之将倾,非得大智大勇、众志成城不可,大将军身处高位,为众矢之的,处此境地不可不持重小心,公子还需体谅大将军的难处,努力努力”
···
军议堂上。
今日军议来的多是国中重将,在座各路将领无不位高权重,威风凛凛,名位不显的姜绍只有跟别人挤在末席旁听的资格。
大将军姜维身居首位,脸色肃然,亲自向众人说了最新的紧急军情。
一件事情是钟会遣兵绕道,与从阴平入景谷,一路翻山越岭、斩荆披棘七百余里的邓艾军会师江油,守将马邈投降,魏军成功绕开剑阁,在侧翼突破,开辟了新战场。
另一件事情是成都朝廷的军事部署,天子刘禅已经遣使东吴求援,调回镇守巴东的阎宇军队,并派遣卫将军诸葛瞻率兵迎敌,眼下诸葛瞻的军队就驻扎在涪城。
照例,大将军让诸将吏议一议,眼下在剑阁挡住了魏国的十几万大军,各军是否要分兵与涪城的诸葛瞻军汇合,先剿灭突破侧翼的邓艾军队。
这两件事情都是牵涉众大、颇多争议的军国大事,帐中将吏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但出乎意料,军中罕有人同意无诏分兵先去迎战邓艾军的。
在左车骑将军张翼看来,邓艾军孤军深入不毛,就算侥幸用兵攻占了江油,但人马疲惫、粮草紧缺,这样一支孤军深入、吸引注意的偏师,面对已经有了防备的蜀中,并不具备太大的威胁。
反倒是从剑阁分兵去战邓艾军,就会中了魏军的计谋。须知兵力一旦分散,魏国大军就会趁机强攻突破剑阁,到那个时候,蜀地再无像剑阁这样的天险雄关可以阻挡十几万敌军,为之奈何。
辅国大将军董厥附议张翼的观点,他指出魏国四下派发《移蜀将吏士民檄》,蜀地军民人心惶惶,就连大将军麾下的上官武都生出异心,暗中谋划,想要叛国献关,幸好被同僚察觉,及时扑灭了这场叛乱。可见这个时候稳为上策,各路兵马不能离开剑阁。
中郎将上官武侯和战败后被削职减俸,降为军中司马,眼见蜀国大势已去,心有不甘的他想要叛乱献关,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