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朝见(1/2)
姜绍第一次作外交官,一路上没少向吕雅等专业人士讨教,加紧补课,这简单常用的外交辞令也学得七七八八,勉强能够上得了台面。
他与那吕雅约定,一旦那吴国臣僚当众以诗书经义、礼仪法度纠缠时,作为副使的吕雅就能者多劳, 冲上去舌战群儒,而他自己不谙外交,美言几句,虚与委蛇,在一旁打打边鼓就好。
但若遇上突发性的外交应答,主使多半避不掉,姜绍的经验又实在不足。而从以往的出使经验看,这孙吴君臣似乎很喜欢抛出难题来考校汉使。
此时朝见吴主在即,姜绍压力倍增。想起前人故事,联系到当前的蜀汉时政,一时间没想好要如何应对才合适,却是需要身边人群策群力来帮忙解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这如何作答?
年轻早慧的何攀很聪明,但心思也多,他摸着没有多少胡须的下巴,沉吟不语。
倒不是想的外交辞令如何复杂,而是涉及到当下蜀汉朝堂时政有些敏感,他觉得这趟浑水,不太好蹚。
他之前是想凭“知兵事”入仕,怎奈仕途多舛,稀里糊涂被铨选官吏大笔一挥,丢到犄角旮旯去,幸好在军营里被姜绍发现提拔,这才跟着在汉中立下了一些军功。
但没过多久, 在汉中的姜绍就被朝中解除军权召回成都,跟着回京的何攀也在都城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
这一次出使他犹豫许久, 才决定跟随姜绍赴吴。
他内心对姜绍颇为感激,但与姜绍相处又有些压力,姜绍不似寻常武将,虽不擅长经书,脑子里却总是能蹦出许多新鲜事物出来,还颇有见识,这让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做事。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忧,就是在何攀看来,姜绍这新起之秀的政治前途不明。
自己别没攀上高枝,反被倒下的树干砸到了。
所以他也想像董恢那样凭借出使吴国的差事建功,平步青云。但内心又在告诫他,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自己不可冒然以忠心托付,涉及政治敏感的浑水不好去蹚,说不定这就是姜绍在随带试探他的意图。
“不如以‘干系我国内政,无可奉告’搪塞过去?”
何攀偷偷看了看姜绍,小心问道。
“这跟吕副使那里的辞令有何不同,都是些没有错误的废话,我也说一样, 这有何用。”
“那不如举些好的后宫临朝、外戚辅政的汉家故事,以史实回应吴人此问?”何攀又小心试探。
“汉家故事么?”姜绍低头想了想,这容易让人想到了吕后、霍光等事情,仍然觉得不妥,以史为鉴与董恢的“以小辩大”技巧比较相去甚远,但他也察觉到何攀有小心思在作祟。
他娘的,和聪明人打交道省心,和蠢人打交道费心,和自作聪明的人打交道闹心!
姜绍暗骂了一句,没再问下去,心里想道。
“要是吴国君臣真要临时考校,跟自己论政,总不能左一句‘此事干系我国内政,无可奉告’,右一句‘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吧。呵呵,这要政治正确,又要出使扬威,难怪只能尽说些没有错误的废话,这趟差事可真不容易!”
···
关关难过,关关过。
姜绍住进馆舍后继续抓紧时间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外交官技能。
过了两日,到了与吴国有司约定好的朝见日子,一大早就有吴国尚书台主客曹官吏登门前来带路。
姜绍等人也准备妥当,这就登车上马,带着朱旄汉节、蜀汉国书等重要物件跟随引路官吏启程赶往吴国宫城——太初宫。
“咚!咚!咚!”太初宫的开门鼓在钟鼓楼处响起,沉重的鼓声一瞬间就传遍了宫门内外。
在宫城外等待入宫参加朝会的吴国公卿朝臣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