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雄儿传 > 72 恩怨

72 恩怨(3/4)

目录

速驰援,城门一战,恐怕最后溃败的还是禁军一方。

“刘林亦是汉家宗亲,奈何从贼作乱?”

张绍心乱如麻,在马上哀叹道。

身边人欲言又止,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刘林乃是刘封之子,虽然骁勇善战,但却一直不得重用,年已半百却还是位居牙门将,只能算是一个中层禁军军官,恐怕早就对朝中有不满之心,只是一直隐忍不发,直到今日罢了。

而且听说中护军关彝掌军之后,大行刑罚立威,这牙门将刘林也曾吃过关彝的苦头,加上关羽、刘封当年那些不好对别人说的恩恩怨怨,说不定这刘林也是怕遭到顶头上司关彝的后续报复,才决定铤而走险与阎宇兵马密谋作乱的。

当然,之前外戚势力如日升天、炙手可热的时候,没有人会去质疑张绍的用人和调度之能,更不能去劝谏关彝在军中的行事,谁愿意得罪当权的他们,只当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轻轻略过罢了

谁想到,还有今日这一摊破事发生。

眼下形势危急,多说无益,张绍身边的僚佐之中亦有知兵之人,当即建议张绍改变一开始城中布防、准备大索的布置,转而集中兵马救援城门,同时派人去调遣城外的柳隐、句安等营禁军内外夹击阎宇的叛军。

相信有大司马亲自到场助阵,禁军人数不少,必然能够恢复军心士气,顽强抵挡阎宇叛军的进攻,再有城外宿将柳隐、句安等营兵马相助,平定乱事也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但事到临头,懊悔用错人去平叛的张绍却犹豫了,他第一想法乃是退保宫城,然后再调度其他禁军兵马集合平叛,但听知兵僚佐的建议,这坐镇指挥、亲自平叛似乎才是快速应急处理叛乱的有效手段,虽然说,这其中的风险也不小。

二者之间的权衡,还是让张绍有些犹豫了。

正踟蹰不进的时候,远远的城门处厮杀声愈发强烈,变乱已已经惊动了城中的其他地方,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城中将士、官吏则心中惊疑不定,纷纷探知到底是出了何等的乱事。

“派人去宫中和台省告知阎宇叛乱攻城的情况,其他人等,召集城中兵马,跟某去城门平叛!”

过了许久,犹豫不决的张绍终于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调转马头,朝着城门方向而去。

···

蜀汉宫城得知变乱,已经全面戒严。

兵变的消息传得很快,各种噩耗先后散开,有说关彝平叛失败被杀的,有说阎宇叛军正在猛攻城门的,有说叛军已经攻入城中,大司马张绍与其他禁军将士不知去向的。

直到张绍派人入宫奏明情况,得知此时大司马正率领城中禁军守卫城门之后,宫中的各种骚动才逐渐被平息下来。

没办法,毕竟距离上一次魏军打到成都来,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那些经历过汉宫惊变的人,至今心有余悸。

幸好的是,这一次至少还是天亮之后,能够提前有时间做足一些准备,太皇太后显然是个有决断的人,已经带着皇帝移驾到前殿,下令台省、近侍官迅速归位,宫中紧闭各处门户,全面戒备布防。

并让宫中的尚书台负责沟通内外,执掌台省的尚书令樊建就奉旨坐镇朱雀门、现场办公,以安定内外人心。

此时的尚书台因为仍然未完全从决策机构转变为行政机构,官署是设置在宫城之内,与皇家一切息息相关。

黄门侍郎陈裕作为近侍官,昨夜恰好也在宫中值守,得知叛军攻城引发城中乱事,他心头一个咯噔,当即主动请缨到城门处传诏坐镇,一路匆匆忙忙地登上了宫城城墙之上。

时下城中的情况已不太妙,张绍虽然召集城中禁军驰援阎宇兵马猛攻的东城门,但仍然有少量叛军和溃兵冲到了城里面,引发了城中的阵阵骚乱。

加上张绍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盘龙亿年,地球变成物质位面 明日方舟之诸神黄昏 这个海贼背靠正义 从霍格沃兹开始掌控雷电 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逝者敲门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灰烬领主 玄幻:我看到的人生剧本不对劲 权游之重生卓耿被龙妈偷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