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王镣之死(2/3)
垣”,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省会”。
也就是说,王仙芝攻克了某个省会、某个政治核心城市,亦或是某座城池后,杀了王镣。
在《全唐文》中,收录了唐僖宗的一篇《宣抚东都官吏敕》,其中就有一句“王仙芝等纵胁生灵,联攻县邑,才收阳翟,又破郡城。”
阳翟,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阳翟是何时攻陷的呢?王黄草军被宋威逼出山东后,就流窜到河南作案,乾符三年(876)8月,王仙芝首次攻陷阳翟,次月才攻陷汝州,生擒了王镣。
当时,阳翟属许州忠武军治下,许州是忠武军的治所,即忠武战区司令部所在地。王仙芝动都不敢动忠武军,绕着许州跑了一圈。因为当时的忠武军节度使是崔安潜。王黄草军肆虐河南,唯独河南中部的忠武军未遭荼毒。因而这个“郡城”肯定不是指许州。
关于王铎的主动请缨,《新唐书》与《旧唐书》在时间上存有争议,但都承认是在江陵失陷之后。江陵府,是荆南战区的总部所在地,由于荆南节度使杨知温的严重渎职(前文有介绍),致使江陵失陷。
那么唐僖宗敕令中的“郡城”,也许就可以理解为江陵城了,那么《旧唐书》中的“王仙芝陷郡城”,当然也就是指的江陵城了。
唐僖宗的敕令不是纪实报告文学,也不是新闻广播稿,也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学艺术气息。哪个皇帝一开口不是骈四俪六、前三皇后五帝的?所以他老人家的这篇敕令对于王镣之死的研究……毫无意义。
虽然缺乏直接的记载,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间接史实合理地推测:王仙芝“邓州请降”之后,率部南下,攻陷江陵城,并处死王镣泄愤,于是王铎转变态度,主动请缨。
逻辑上应该没毛病。
王铎请缨,唐僖宗非常高兴,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正南面剿匪总司令。
代号:包饺子
之前王铎力主和平招安,得罪了不少主战派文武官员,而且事态的发展也不如他所愿。王铎的政治主张因此饱受质疑,使他陷入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中,也是自“保研党”的迫害之后,再一次面临的巨大坎坷。
弟弟死了,王铎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国仇家恨涌然在胸,挂帅出征,与草军决一死战。下雪杀弟之仇,上洗误国之恨。
王铎是文官。但不要小瞧了文官,更不要因他先前是强力“主和派”而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杨知温那类腐儒。自古以来,文官治军出类拔萃的,比比皆是,前世有诸葛亮,后世有曾国藩,前不久还有他堂兄弟王式。
王铎,是诸葛亮式的人物。特别注意:记住这句话,有用。
赴镇之后,王铎招募精兵勇将、修葺工事、秣兵历马,为大决战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高骈也上疏朝廷,提交了他拟定的“包饺子”围歼计划。该项计划在史料中同样有着不同的版本,我们无法也无必要细考。虽然具体的部署略有不同,但总体作战方针是基本一致的,而且辨识度极高,一看就是出自高骈之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腾腾杀气。
这份计划中,不仅详细地制定了各路军团的进军路线,还细致到了每一支部队的统兵大将和部队人数,以及驻防地点,更不用说谁主攻、谁佯攻、谁接应了。这么说吧,他不仅帮自己人制定了进攻计划,还顺手帮黄巢制定了逃跑路线,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款伏击战。
客观公正地来审视这份计划,使我们不得不佩服高骈的军事才华。古往今来,在一份优秀的军事行动计划中,作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后勤保障、行进撤退路线等等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部分,往往是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否则,就是鲁莽骄兵,兵家大忌。
比如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之多谋并不体现在借东风、用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