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少阳院政变(2/3)
吓到皇上,表示一切都听他的吩咐。刘季述这才停止了对昭宗的呵斥,接过传国玉玺,命小宦官把昭宗和何皇后搀扶上一辆小推车,其余十几个贴身侍从则步行,一起到少阳院(东宫)。
刘季述亲手锁上了大门,又命人把铁熔化成铁水,灌进锁孔,再派心腹李师虔带领神策军把少阳院包围得密不透风,昭宗在里面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禀报,皇帝的饮食,一说是通过窗户上的小洞传递传出,一说是在墙上掏了一个狗洞子……送饭传话的侍从也要全方位搜身。
至于其它物品,别说武器了,就连剪刀、绣花针,都是绝对不能送进去的;昭宗想要一点儿钱和绸缎,用来赏赐侍从,遭到拒绝;昭宗想要笔墨纸砚,写字画画来消磨时间,同样遭到了无情拒绝,因为昭宗可以用它们来写密诏。
昭宗被囚如少阳院的时候,根本没有带换洗的衣服,而衣服被褥等物资也是禁止送入的,因为刘季述担心昭宗会咬破手指、撕破衣服,写血书、衣带诏。
昭宗和他的妃嫔、公主们只能“昼服夜浣”。半夜里顶着寒风,光着身子洗衣服,洗完了就湿着裹在身上。当时是农历十一月,马上进腊月。少阳院这批政治犯们冻得哀嚎痛哭,离着老远都能听到。
事后,昭宗回忆起这段耻辱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按他自己的说法:
“每有须索,皆不供承。要纸笔则恐作诏书,索锥刀则虑为利器,凌辱万状,出入搜罗。朕所御之衣,昼服夜濯,凝冽之际,寒苦难胜……緡钱则贯百不入,缯帛则尺寸难求……若言罪状,翰墨难穷……”——《旧唐书·昭宗本纪》
刘季述假传圣旨,命太子李裕(年仅8岁)承继大统,改名为李缜,遵昭宗为太上皇,遵何皇后为太上皇后;改少阳院为问安宮。
随后,刘季述恩威并施,开始巩固他的新政权。
刘季述新政
宦官刘季述通过阴谋诡计发动宫廷政变,拥立8岁的傀儡太子登基称帝,急于得到朝廷内外的认可,所以刘季述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举措,可以梳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
首先在中央,宦官刘季述采取了恩威并施的老套路。
刘季述对文武百官大加封赏,加官进爵,升职加薪,禁军将士也有大量封赏,用贿赂的方法“媚附上下”,以求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是其“恩”,而至于“威”,就非常残忍血腥了。
政变之后自然少不了政治大清洗,刘季述要清洗的目标自然是“亲昭宗分子”,例如昭宗所宠信亲近的侍从、宫女、巫医、和尚道士、方士……全都被乱棍打死。通常,行刑的时候是晚上,次日天亮之后,由十辆运尸车从宫里往外运送尸体。
最开始的几天,确实是满满十车尸体,后来罹难者减少,有时一辆车上仅有一两具尸体,但刘季述仍然要用十辆大车往外拉,目的是用这种触目惊心的感官刺激来营造一种恐怖的气氛。
在这些遇难者名单中,最有名的是一个硕果仅存的亲王,李倚。他是懿宗皇帝的第八子,是僖宗和昭宗的弟弟,咸通十三年封睦王。史书记载宦官刘季述政变后,杀睦王李倚,但在韩建制造“十六宅惨案”,在石堤谷遇害的十一位亲王中,就有一个“睦王”,所以李倚在咸通十三年(872)封睦王之后,应该有所改封。后来,昭宗平反后,追赠弟弟李倚为“恭哀太子”。
当然,刘季述最想杀的,是宰相崔胤,可他不敢,因为崔胤的靠山是汴州朱温。于是只能夺了他的实权,把他边缘化。
在地方,刘季述就只能用“恩”而不能用“威”了。
关西集团是刘季述阉党的老盟友,“三镇犯阙”之后,宦官势力就成了关西集团的朝廷代言人,特别是在昭宗驾幸华州之后,宦官势力已经成了关西集团(镇国韩建)的延伸。韩建对刘季述简直是视如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