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百年树人(2/3)
学,哪料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接连碰壁后心灰意冷,成了尸位素餐之人。
杨安玄本有意辞退邓远,从辛何处得知邓远曾想过干些实事,便留了下来。
邓远胡须颤动,上前数步来到杨安玄近前,激动地追问道:「太守刚才说要设立官学,乡设庠、县设学、郡设学府,可是当真?」
「杨太守可知汝南郡有县十五,乡二百八十七,若是兴办乡学,这学舍、教师、钱粮从何而来?」邓远将当年困扰他的问题抛了出来。
杨安玄见邓远神情激动,笑道:「邓掾莫要激动,且请安坐。」
邓远肃立拱手道:「仆当洗耳恭听杨太守教诲。」
办学之事,杨安玄思之已久,施政以人为本,要想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离不开兴办教育。开启民智、教化百姓、培育人才,才能带来吏治清明、民风纯朴,为建立千秋伟业夯实基础。
汝南郡百业待兴,杨安玄首先选择了办学。
「先说学舍,郡县学舍多数废旧,要重新修缮。此次募工,先修学舍。」杨安玄道。
邓远急切地道:「郡县学舍不过二十,太守欲办乡学,将近三百处学舍从何而来?」
杨安玄道:「乡学所用学舍,可命乡间三老与有秩商议,或租用富户房屋,或寄学庙宇道观,因地制宜不拘于形,先有学舍者可先开学。」
邓远想了想,道:「太守之议当可解决半数学舍之需。」
杨安玄看了一眼辛何,辛何会意,提议道:「下官以为可向士族、富商募捐,可让募捐的富商子侄入学。另外,百姓自愿捐助,一钱不少,百钱不多,集腋成裘,共襄盛事。」
士族多有家学,官学荒废已久,估计不会让自家子弟前去入学,倒是富商地位低下,若能让子侄入学定会踊跃相助。
汝南地处要冲,经商的人不在少数,从修桥补路的情况来看,有钱人不在少数。
「不可」,数声呼喝响起。
门下史荀洪起身高声道:「如此一来,四民不分,贵贱混杂,实是有辱斯文,请太守明察。」
荀洪是颖川荀家人,荀家是上品门第,士族集团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官场,继而垄断教育资源,绝不愿让寒门甚至普通百姓也有机会读书上进。
杨安玄的目的恰恰是想通过普及化教育动摇士族垄断官场的根基,争取更多的人支持自己,荀洪的话让他大为恼火。
「荀掾,夫子曾云有教无类,你莫非认为圣人说错了?」杨安玄厉声道。
荀洪没想到杨安玄搬出了孔夫子,被噎得哑口无声。
杨安玄道:「愚有意是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礼,若一味拘泥于贵贱之分,因噎废食,岂不可笑。荀掾系出名门,荀家若肯捐几个学庠,那些学庠便可不让贫寒商贾之人入学。」
荀洪面红耳赤,他虽出身荀家,但并非嫡枝,哪有本事让荀家捐几个学庠,不然自己怎么会仅在府衙任个八品门下史。
邓远应和道:「杨太守所言甚是,有教无类,何分贵贱,愚认为辛主簿捐资助学之策可行。」
堂上众人察颜观色,个个出声附和,出言反对的人只好默不作声,顶多不让自家子侄前往官学便是。
杨安玄欣然道:「再说教师。愚巡察属县,发现有不少入品士人入仕无门,何不从中选用才学之士任为教师,这些教师由县衙推荐,邓掾审核,录用之后年俸百石。纵是三百人,也不过才三万石粟米,有何难哉。」
邓远眉开眼笑道:「仆定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杨安玄笑道:「邓
掾先别急,百石俸米对多数士人来说不算什么,愚有意从这些教师之中录用官吏。任教两年以上的教师,择优补录府、县衙属。」
邓远连声道:「大人此举,泽被苍生,郡中才学之士定然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