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大浪隐伏(2/3)
次都隆重款待,供给军粮,用心交好。
孔靖对桓玄表露出的篡位迹象十分不满,认为桓玄如同董卓,暴虐骄奢,终将祸国秧民。
得知刘裕有意起军讨伐桓玄,孔靖道:「山阴离京邑路途遥远,不仅经过吴兴郡和义兴郡,要夺取曲阿城,突破岗渎到方山,再破方山过朱雀航才能抵达京城,德舆有多大把握能一路突进,毫无阻碍?」
刘裕沉吟不语。
孔靖继续道:「德舆军中诸将多是京口人氏,桓修坐镇京口,若闻德舆起军讨桓以军中家眷胁迫,有多少人会跟德舆同心同德攻打建康?」
刘裕脸色一变,道:「若是如此,义军恐怕不战自溃。」
「其三,会稽内史虞啸父为桓玄所任,虞氏在三吴之地影响极大,德舆若在山阴起兵,仆恐会稽士族并不会响应德舆,届时军粮辎重难筹,后方不固,何以为战。」孔靖沉声说出心中担忧。
刘裕悚然而起,对着孔靖揖礼谢道:「多谢孔公提醒,愚差点酿成大错,时机未至,尚需隐忍。」
孔靖捋须笑道:「德舆雄才大略,当纵览局。桓玄篡逆之心虽昭然,但毕竟尚未成恶,师出无名。若桓玄挟天子以令门阀,让士族奉朝庭旨意对抗,德舆如何处置他们?」
刘裕回席坐下,思索片刻道:「如此说来,愚不如先回京口,待桓玄篡逆事彰,再寻机发动。」
孔靖抚掌笑道:「善。」
次日,刘裕所住的驿馆外有一少年求见,自称是吴兴沈氏。沈氏是吴兴大族,刘裕命其入见。那少年见到刘裕后跪地请罪,刘裕方知少年是沈穆夫之子沈林子。
当年孙恩作乱,吴兴沈氏1沈穆夫随孙恩叛乱,被孙恩任为前部参军、振武将军、余姚令。孙恩为刘牢之所破,沈穆夫战败被辅国将军高素擒住诛杀。.
沈穆夫之父沈警欲带族人躲藏,结果被同族沈预告发,沈警与四子遇害,而沈穆夫五子沈渊子、沈云子、沈田子、沈林子与沈虔子在其父被诛之后先行逃离,避开此劫。
沈氏五子夜行昼伏,躲避官府追缉,矢志杀沈预报仇。五子之中以老四沈林子最为聪慧,时年仅有十三岁的沈林子敏锐地察觉到北府诸将放纵部下掳掠,唯有刘裕军纪严格可成大气。
趁刘裕驻师山阴,沈林子前去自首,流涕哽咽道:「妖贼扰乱,仆一门悉被驱逼,父祖诸叔,同罹祸难,犹复偷生天壤者,正以仇雠未复,亲老漂寄耳。今日见将军伐恶旌善,是有道之师,谨率老弱,归罪请命。」
刘裕被沈林之的话打动,暗中收留沈林之兄弟五人,大军回归京口之时将沈家兄弟带回。
…………
建康,桓玄收到桓石康的奏报,得知杨安玄回师襄阳,荆州危机解除,紧崩的心弦松驰下来。
多日未举办酒宴,桓玄召聚桓谦、卞范之、王谧、殷仲文等心腹于大将军府欢聚,司马道子的会稽王府改成了桓玄的大将军府。
席间,桓玄问该如何处置桓亮、庾彬等叛乱之人。
桓谦建议道:「荆州初遭大乱,人心未稳,安抚为上。宜诛首恶,胁从不问。」
荆州是桓家的大后方,桓玄对桓亮、庾彬等人的叛乱并未放在心上,事实上这几人连风浪都未掀起就被擒入牢中,当即点头同意,只诛杀庾彬、杨道护数人,桓亮贬于岭南,其他人放归。
卞范之忧道:「臣担心有人被杨安玄所惑,稍不如意便起军反叛,此风绝不可涨。主公要再派精兵平定雍州,安定人心。」
王谧猜中桓玄的心事,笑道:「平定雍州不过是治标之法。要想
治本,只需主公早登大宝,大义已定,天下自会归心。」
殷仲文伏地拜倒,禀道:「臣已拟定加授九锡的诏命,请主公定夺。」
卞范之也起身拜倒,道:「四月天降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