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离开(1/2)
诚然,胡轸言语中的关心,也是真情实意。
在胡轸言罢,刘祈拿起茶壶,给二人茶杯中,加了一些茶水,复又坐回,笑道:“君之意,我知也!
渤海国情形虽说复杂严峻,但能往之,安稳地方,却是我所欲也!
反倒是朝中,于君面前,祈便也直言了,总感觉有些束手束脚,难有于外处事那般舒坦。
从我本身而言,更希望能于地方做些实事。
反倒是君于朝中,诚为大用,将来前途无限,还请不要忘了我才是!”
刘祈言中另有蕴含之意,但胡轸是以听出。
实则这些时日来,贾诩为胡轸的奔波,刘祈看在眼里,而以贾诩其人,能力非凡,作为胡轸谋主,又岂会愿意恩主迟迟居于人下,将来必然会为胡轸于朝内谋取高位,而得名望。
两人不觉又回忆起了当年于冀州战场的往事,说起昔日破灭黄巾军,而除张角大功,胡轸多显唏嘘。
随着刘祈军务交接,护送渤海王刘协的时间越来越近,宫中甚至定出了准确日期,前来拜访的人越来越多。
如妻兄陈芝,还有去岁以来,于朝中结交的一些同僚等。
而袁绍终究比刘祈先一步离开雒阳,率部往长安而去。袁绍离开当日,刘祈也是亲做送别。旁且不言,袁绍其人,富有大义名望,为人更是豪爽,魄力不凡,历史上,能成为冀州之主,得一众名将谋士归附,并差点一统北方,绝非没有道理。
分别之际,且见马上的袁绍,同刘祈聊了许久,大体还是关乎三辅战事。前些日子的军报所显,董卓亲率之部,其中西凉铁骑,名不虚传,若非朱儁率部及时赶到,陈仓此时已经失守。
但即便有朱儁的指挥作战,于关中战事中,依然吃紧。毕竟有了董卓这个能统领汉、羌之部的豪雄,曾以内中斗争的羌人部落,也渐渐拧成了一股绳。
面对越加严峻的关中战事,朝中每日都会商议研讨,即便是足智多谋的荀或,在同刘祈言谈中,也无奇谋用之。原在董卓之乱,诚以大势交互,乃为凉州军阀,同中央朝廷的一次决斗,绝非一战可以决定胜败。
且见袁绍大部人马离开,刘祈未有在心中祝福,汉军能与董卓之战中,稳住阵脚,并最终获得胜利。若是汉军大败,不仅是关中之危,整个河南之所,也会生灵涂炭。
想让本就常年于战场上和胡人厮杀的西凉军,且以董卓所领,到来关中及河南这等富饶之所,不行扰民,完全是不可能之事。
送完袁绍,回往雒阳的刘祈,听得荀或等人汇报后,已经开始准备于家卷之安排离开。
这段时间以来,新帝登基,雒阳局面眼看着稳定下来,但内中波涛骇浪,在刘祈的感受中,比先帝刘宏在世时,还要庞大。
即便已成功升为尚书令的江沛,也多苦忧。在刘祈即将离行的拜访中,大诉苦水。
朝中以少帝年弱,朝臣处于军政要务,但众人在很多方面,意见难做一致,朝会上的争吵,已是司空见惯。
江沛叹言之,朝中好不容易形成的融合局面,只怕再会起乱。这段时间,也多亏他同卢植等人一直维持局面。
“我与子干等人商议,打算召王允为太仆!”
听到这个熟悉名字,刘祈神色微动。
太仆乃是九卿之一,这是朝堂打算重用王允,而来平衡朝中各方势力之关键。
汉末的名人,以之能力名望,果然再度一一登场。
其中王允,士人评价可都不弱,如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的郭泰就曾赞之:王生一日千里,王左才也。
原本的时空里,王允先假依附与董卓,后说服吕布,而诛杀董卓,扶天子以安朝廷,也算是救得汉室于危难之间,奈何最终连带着宗族十余人,一道惨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