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3/5)
,估计你回来的消息,以及你提供的消息送到齐王面前时,齐王就会下令组织移民前往当地了。”
“只要当地也有煤炭,那只需运过去一千台拖拉机,一年之内就能开垦上万乃至数万亩耕地,来年迁移过去的百姓就可以乘十倍增长。”
说到这里,杨文岳也不得不感叹这些“奇淫巧技”的巧妙之处:
“如果殿下不松口,那估计在他就藩以前,国朝每年能运几千上万的拖拉机前往齐国,不出五十年,齐国兴许会超过大明……”
杨文岳的话说完,杨炳文也没有反驳,因为就朱由检信中提出的这些情况和天工机械来说,大明向齐国输血五十年,那齐国超越大明并不是难事。
“不过,殿下估计不会这么做。”
杨文岳又摇了摇头,这让杨炳文不解:“小子不解。”
在杨炳文看来,眼下大明几乎可以说是朱由检的一言堂,朱由校看着是皇帝,但实际上就是个吉祥物,不过他这个吉祥物的需求都会被满足,并且也没有人敢说他。
真的要比较,可以说朱由校就是大明的刘禅,朱由检就是大明的诸葛亮。
只是他们中间的区别就在于,从法统来说,如果把朱由校这一脉绝了,那当皇帝的就绝对是朱由检,并且是他不当都不行的那一种。
在杨炳文看来,眼下的兄友弟恭,无非就是两者还年轻,大部分君王兄弟年轻的时候,也都能相安无事,但等到两者年纪大了……
杨炳文眼神闪烁几下,但杨文岳却气定神闲的喝了一口茶:
“殿下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舒服的吃口饱饭,他建设齐国是为了今后自己的子嗣,但在他看来,百姓在子嗣前。”
“大明固然要给齐国输血,但齐国也要帮大明解决土地的问题。”
“眼下大明虽说经过殿下多次变法革新而缓解了许多矛盾,但土地兼并的矛盾是缓解地很慢的。”
“殿下写给我的书信之中提及过,建虏覆灭之后,东北之地可养民两千万,西南的三宣六慰也可养民千万。”
“只是,只能养民如此,还是太少了。”
“眼下陕西、山西两省几乎不产粮食,上面的千万人口全靠朝廷救济。”
“若是没有天灾还好说,这千万人口都不够填满东北奴儿干之地。”
“可按照顺天官学和应天官学里面的《天气图说》一书中殿下所写,眼下国朝处于和汉末、唐末一样的小冰河期。”
“为父翻阅史书,大概看了看,觉得殿下说的应该属实,天灾还会继续。”
“只是波及北方还好,北方一京六省人口不过五千余万,一个奴儿干之地就能收容大半百姓。”
“可如果江南之地遭受波及,按照眼下黄册清点的人口,那国朝最少要出现不少于三千万灾民。”
说到这里,杨文岳抚了抚须,而杨炳文也后知后觉的想到了一件事。
移民齐国的路线是从南直隶出发,而南直隶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朱由检是做好了用齐国接济灾民的打算。
既能移民,又能迁移灾民,为大明缓解现有的人口压力。
不过,这一切得建立在南直隶会受灾之上才行。
想到这里,杨炳文这才想了想北亚墨利加的情况,随后踌躇道:
“如果是这样,那殿下只需要迁移九万人,放出三万拖拉机,那一年就能开垦三十几万亩耕地,如此以来,恐怕北亚墨利加的西部沿海地区,顶多五六年时间就能全部拿下,发展到和江南一个水平。”
杨炳文的话有些理想,因此闻言的杨文岳摇了摇头:
“这得看军备院能不能拿出这么多拖拉机,况且殿下不会把所有拖拉机都送给齐国的,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