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一路向南(2/5)
,一共有六十亩地。
虽说没增长多少,但由于新政的颁布,原本他们家需要按照军屯田缴纳十赋三的赋税,现在只需要缴纳十赋一。
尽管小冰河大旱导致降温,燕山土地的亩产降低,但六十亩地也能产出五十几石米,交了十分之一的田赋,像李大寿他们还能剩个四十八九石。
除了留给自家吃的,剩下的卖给皇店后,差不多能收入二十两银子。
李家迁移来燕山也好几年了,李大寿自己也攒下了不少银子,虽说十几两银子花出去肉疼,但咬咬牙也是可以的。
当然,这主要还是李大寿觉得日子越来越好了,说不定以后能赚的更多。
“你疯了?那可是十几两呢!”李张氏走上前来瞪了李大寿一眼,但李大寿却吧唧道:
“这村子就只有八十多户了,照这样下去,恐怕再过几年,便只有五十几户了。”
“五十几户分这几千亩地,估计之后家里每年能赚得更多,十几两花了也就花了……”
“是啊娘!”李定国笑着从牛圈里走了出来,但李张氏却骂着这爷俩道:“你们倒是不心疼银子。”
“你们出去打听打听,其它家一年才几两银子,十几两银子你们是说花就花。”
“就那村口的那张家来说,家里七八个人,地只有八十几亩,我听张家婶子说,他们去年一整年才收了七十石米。”
“卖了吃不完的米,家里也就只有十九两银子。”
“张家什么情况你们能不知道啊?那是家里有人战死了,拿了抚恤田才过上的好日子。”
“前些日子那些南边来的脚商也说了,陕西那边全家一年也就只有五六两银子。”
“万一什么时候大旱一来,我们这点银子也不顶什么用,总不能全家去齐王府乞讨吧。”
李张氏把话说的很难听,但这却是事实。
李家富裕是占了迁移迁得早的好处,实际上传统两京十三省的百姓中,大部分百姓每户七八口人,一年只能赚五六两银子,顶多能吃饱罢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迁移是最快发家致富的路子,朱由检也在不断的开拓这条路子。
不过,随着四周的土地都被占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北方和西域的绿洲、草原后,分地致富的路子就得改变为开垦致富了。
毕竟东亚的熟地就那么多,已经被大明分得差不多了。
“行了,娘,咱们吃饭去吧。”
李定国比李张氏更了解大明的情况,他见过自家殿下为了百姓忙得焦头烂额的模样,但他的年纪太小了,他只想让家里人过得舒服,暂时还没有想到天下和百姓。
或许等他大一些,看到的现实多一些,他的想法才会慢慢改变。
全家无言,尽数回院里吃了饭,等午饭吃完,李定国也在李大寿牛车的拉送下前往了向了燕山县的车站。
燕山县的车站距离他家并不算远,不过三十几里,即便乘坐牛车走着去,也就一个半时辰的路程罢了。
李张氏给两人准备了水喝干粮,二人便坐在牛车上,向着车站赶去。
路上见到村里的人还打了打招呼,但没有人要蹭车。
毕竟是北方,还在长城以北,除了辽东,关外三省的百姓并不缺畜力。
迁移的百姓都会得到官场发给的耕牛和挽马,这些牲畜可以作为交通工具,也能作为农业工具,十分方便。
走出村里,二人驾着车行驶在乡间那不足一丈的小道上,远处是许多在烧荒的村民。
十几里长的乡道,二人乘坐牛车走了一个时辰。
剩下的十几里的道路,从他们走出乡道时变成了水泥路浇灌的县道,整整三丈宽,足够五辆马车并行。
牛车走在水泥浇筑的县道上十分舒服,比在乡道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