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心系天下(1/3)
这事,只要上头达成了默契,哪怕是下头的御史们叫一叫,也是无伤大雅的。
刘健算是一锤定音了。
他在百官之中,有足够的声望,让所有人都达成了默契。
可此时,坐在一旁的李东阳,却依旧眉头紧锁,抿着唇,显出几许忧心之态。
刘健四顾,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不由道:“宾之,你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李东阳摇头道:“不,刘公,我所忧虑的,反而不是这些事……而是……”
他说着,叹了口气。
他兼任了户部尚书。
这个职责,实是重大,满朝廷都在向他要银子,个个都跟催命鬼似的。
他顿了顿,方才道:“江浙那儿钱粮的数目,大致报上来了。”
“……”
一下子,所有人静默下来,都支起了耳朵。
钱粮涉及到了国计民生,乃是天下的事。
今岁的收益,更是关系到了明年的支出,兵部尚书马文升,就等着户部拨发钱粮,将辽东的欠饷给还了。工部的几个工程,也欠着饷银,尤其是现在新城到处都在募工,征发的匠人,根本无心完成工部的工程,因为两者的收益,实在太悬殊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p,换源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只可惜,这是征发,由不得他们不去。
可工部只勉强给他们两顿饭吃,哪怕是两顿饭,都还经常欠着,大家青黄不接,怎么做的好工。
还有各地的造作局,那更加惨淡了。
礼部每年所需的岁祭以及各种祭祀典礼,花费也是不小。
吏部和刑部,也好不到哪里去。
哪怕是翰林院,近来又要修书,这修书,其实是花费极大的。
当初永乐大典修撰的时候,是内阁大学士作为总编,不计成本的修撰,最终此书落成,成为国朝文坛中的盛事,可其中的花费,其实并不下于一场征伐。
现在修的书,固然不及永乐大典,可也指着户部的钱粮下锅呢。
至于各处的河堤,明年可能出现的灾情,还有多如牛毛之事,这些,都离不开钱粮。
刘健对此,倒是慎重起来了。
前些日子,他称病告假了许多日,可也不是不知道朝堂所发生的事的。
他知道李东阳没有从内帑里支取出银子来,国库自己得承担一切支出,他也不禁为之心忧。
他便向李东阳问道:“江南那里,钱粮几何?”
李东阳顿了顿,在万众瞩目之下,徐徐道:“杭州府,虽未受灾,可缴纳的银税,不过四万三千两,比之去岁,竟少了两成,缴纳的粮食,为十三万担,还有布匹……生丝……”
杭州乃是大府啊,怎么这钱粮,不增反减了?
“听说是因为流民增多的缘故。”李东阳道:“还有江西布政使司,因为宁王叛乱,朝廷体恤他们饱受宁王盘剥,前几年免了他们一些税赋,可如今……”
他摇摇头,叹道:“今岁的钱粮……只怕很不乐观,再加上这两年的亏空……”
“这可怎么办才好。”马文升忍不住抱怨起来:“辽东的军饷,已经欠了两个月了,明岁难道还要继续欠下去?这样下去,辽东各镇,非要哗变不可。自成化年,朝廷横扫了女真诸部,使其乖乖内附,可这些年来,女真诸部,又有恢复和壮大的趋势……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工部尚书一脸委屈巴巴的样子道:“现在匠户们敷衍的厉害,归根到底,是因为在造作局里,一个匠人,其钱粮本就杯水车薪,养家糊口,尚且困难,可在其他地方的匠人,却是衣食无忧,两相对比,谁还肯安心用命?哪怕是用鞭子抽着,也无济于事啊。现在又还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