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2/2)
李存勖坚持不退,下令反攻,众军士气大振,契丹大败,溃不成军。
后唐方的记载:“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时岁且北至,大雪平地五尺,敌乏刍粮,人马毙踣道路,累累不绝,帝乘胜追袭至幽州。”
《契丹国志》:晋王趋望都,为契丹所围,力战,出入数四,不解。李嗣昭引三百骑横击之,晋王始得出,因纵兵奋击,太祖兵败,遂北至易州。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人马死者相属,太祖乃归。
打完这仗,李存勖接到消息:梁军攻德胜北城,符存审快坚持不住了,于是火速南下救援,两次定州之战就此结束。
阿保机遭受了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他在东北无敌的铁骑进了中原,以多欺少,还被打成这副狗样,是他没想到的。
当场死的人不多,前后两次大战也就死了不到两万骑。但逃跑回去的路上太惨了,大雪五尺深,牛羊都被晋军抢走了,没吃的,又被打散建制,人员四散,冻死、饿死以及被幽州老百姓干掉的落单契丹兵要远远超过两万,十万骑最后就回去了两万左右。
老实说,草原骑兵的质量就那样,碰上正统中原骑兵,并没有优势。
阿保机的开国精兵,直接让李存勖冲烂了。
即便到了北宋,李继隆的静塞军骑兵依旧屡败契丹骑兵。
但不可思议的是,宋军步兵让契丹的幽州、渤海、奚人、契丹混编的步兵给打败了……
其实就一句话,只要草原骑兵敢和你正面对冲,数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无脑莽上去就是了,他们肉搏不行。
数量差距过大的时候另说。
地形不利的时候也另说(比如丘陵缓坡地形)。
那么问题又来了,草原骑兵明知自己肉搏能力相对较弱,为何还要肉搏呢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就像杜宴球那次,还有盟军在旁边呢。你跟人兜圈子,打打追追,跑出去十几里乃至几十里,一打就是好几天,人家以为你逃跑了呢。
另外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地形都适合拉开距离射箭的。
杜宴球那次,契丹人就遇到了河流,完犊子。
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人家速度又不比伱慢多少,完全可以分兵几个方向,把你往河流、城池、树林方向压。
还有就是,本书里匈奴前期其实败在拓跋鲜卑手里好几次,都是骑兵对决失利,导致全局失败。
匈奴在被鲜卑冲烂一次后,还要再被冲烂第二次、第三次,一点都不长记性,原因为何是他们傻吗
大抵可以从士气、地形、主将性格和局势多方面考虑。
最后,李存勖赢了三次契丹,本章介绍的两次,其实都和士气有关。
士气这种东西,当局者非常看重,旁观者却经常忽略。
夫战,勇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