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封赏(1)(2/3)
等他登上甲板,狄咏的爱将许克难就走到他面前问道。狄咏恍惚了一下,笑道:“没什么!”许克难哦了一声,若有所思的看向汴京方向。狄咏见着,连忙道:“别瞎想了!没什么事情,就是有位故人也回京了。”“谁?”许克难好奇起来。他已经知道这位大帅的女儿,如今已经被选入宫中,封为县君。换而言之,未来狄咏可能是大宋的国丈。那么,谁能让未来的大宋国丈愁眉呢?“郭老太尉!”狄咏也不打算瞒许克难,直接回答。许克难楞了一下,作为西军出身的将官,他自然下意识的就想起了那个传说的人物:“郭老太尉?郭老相公吗?”在大宋西军之中,一直有着两个标杆性的传说偶像。一是狄青,另一个就是郭逵了。因为这两人,都是从最底层爬上去的。无数武夫,都是听着两人的故事成长起来的。而这两人也都先后以武臣,拜任执政。成为大宋武夫拜任执政的绝唱。自郭逵后,国朝已有二十年没有武臣拜任西府执政了。“嗯!”狄咏心事重重的点头。心中想着兄长信里的内容,多少有些忧虑。可事情却不得不做!……福宁殿。赵煦看着在他面前的知枢密院事李清臣,问道:“李卿,西府对南征有功大臣的最后封赏定下来了?”这次南征赵煦秉持着他在现代史书上看过的乾隆命兆惠讨灭准噶尔的策略——中下层将官、士兵,凡有军功,立刻兑现!只要章惇、狄咏敢报,他就敢批!甚至在出发前,让枢密院和吏部,给了章惇、狄咏上百张空名官扎,小使臣阶的武臣,他们可以便宜行事,就地拔擢。当然,事后复核、检视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对统帅层的封赏,却要等回朝再定。这既是为了防止将帅们急功近利,同时也是为了朝廷的威信着想。李清臣此番入觐,自是为了和赵煦通报都堂对有功将帅的封赏议论结果,于是持芴而拜,开始汇报起来:“奏知陛下,都堂已经议出来了,乃遣臣至御前,奏与陛下,以待圣裁!”赵煦听着,微笑着点头。却是没有问李清臣,这个事情有没有先去庆寿宫,汇报给太皇太后。李清臣也没有提此事。两者都默契的在这个事情上,仿佛遗忘了庆寿宫。毕竟,对士大夫们来说,女主当政?这是牝鸡司晨!正常情况下,万万不能接受的。汉唐的教训,太深刻了!而章献明肃临朝时,干出来的那些事情,也让这些士大夫充满警惕——要知道,章献明肃可是逼死过曹利用的。这对士大夫们而言,实在太不体面了。同时,章献明肃擅权专政,也让士大夫们很不爽。所以,英庙的时候,韩琦才要率领文武百官,坚决的把慈圣光献逼回大内。哪怕当时的英庙,已经开始中风。但士大夫宁愿要一个在宫中天天养病的皇帝,也不想再看到一次女主听政、擅权的故事。如今,也就是情况特殊。但凡赵煦现在能有十四五岁,身体情况可以支持听政所需要的精力。宰执们早就甩开两宫了。“臣等恭以两宫七月癸亥诏书,于都堂集议,定南征交趾将帅封赏。”“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广西经略安抚使臣惇,运筹帷幄总率六军,指挥若定,克凶擒丑,可依前官授通议大夫,为资政殿大学士,依旧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清臣慢慢的说着,这个都堂议出来的结果。自然,这是一个保守的结论。也是特意给赵煦留出足够推恩空间的结论。恩自上出——宰执们若连这个都不懂,想要喧宾夺主,那他们就不可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了。赵煦听着,当然也懂这个,于是道:“章相公总率六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迁一官,未免不美吧?”“便依前官,超授正议大夫罢!”太中大夫是从四品,相当于过去的文散官左右谏议大夫,通议大夫是正四品,相当于过去的文散官给事中,正议大夫则是从三品,乃是文散官阶的六部侍郎。对文臣而言,越向上,升迁的难度就越大。所以,从六品以上的寄禄官升迁,都很少有越级的例子。一旦发生,就是所谓的超授!特别是赵煦对章惇的这个安排,尤其如此!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正议大夫就已经足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