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封赏(2)(3/3)
经很好了。当然了,福利和政策是有的。从右江安抚使吕嘉问等请,于门州、广源州等地,敕建寺庙,延请高僧入主,并命传法院,颁给佛经,赐给度牒。同时,从侬智会、侬德盛等人所请,许交州诸州学生,可至桂州、邕州、宾州、柳州等地州学求学、读书。赵煦在这个时候,插手其中,特旨增加广西发解试员额二十,同时,增加广西可录太学员额二十五人。并明令这些额度,全是给土司们的。要求章惇,从土司们中选拔出那些‘行义蹈仁’、‘忠心可嘉’之人。让这些人自己推荐员额,安南宣抚使司,只做资格认可。看上去,赵煦这一手,是在开历史倒车。直接将交趾北方诸州从科举社会,推回了东汉察举制。土官们肯定会‘内举不避亲’,将这些员额,全部给他们的子孙!但赵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是温水煮青蛙,也是潜移默化之策。可能一代人还看不出效果,但两代、三代,成绩就会出来!此外,这还是根胡萝卜。因为,名额是固定的,但谁有权推荐,推荐几个人?却是安南宣抚使司衙门的权力。当大部分事情,都汇报完毕,李清臣的神色,忽然有些犹豫起来。“卿还有何事?”赵煦奇怪起来。“奏知陛下……”李清臣揣着明白当糊涂禀报道:“广西经略安抚使司,还上报了一个十八岁之机宜文字的名字,臣等惶恐,不敢擅专,乞陛下圣裁。”“嗯?”赵煦微笑着问道:“不足十八的机宜文字?还立了功劳?国家有此贤才,卿等当不拘一格!”“此机宜文字,姓名、三代可道上来。”机宜文字,是安抚使、宣抚使自己征辟的私人幕僚,朝廷也是认的。“机宜文字王棣,父王雱,故左谏议大夫,至于乃祖……”李清臣颤抖着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特进、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这是第一次有大臣主动在御前提及这个庆寿宫的禁忌。赵煦眯着眼睛,轻描淡写的说道:“朕知道了。”然后就不再说话。李清臣听着,顿时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要去打扰两宫了,区区一个十八岁的机宜文字,都堂自己安排相应的升赏就可以了!于是恭恭敬敬的拜道:“臣谨遵旨意。”……李清臣回到西府的令厅。东府的中书侍郎张璪已经在等着他了。“邦直,陛下对章子厚的封赏有何意见?”张璪和韩绛走得非常近,几乎可以被认为是韩绛的心腹了。所以他来问,其实就是代表韩绛来问的。李清臣也不瞒他,将御前的安排,与张璪说了。张璪听完,吁出一口气,摇头道:“章子厚还真是简在帝心啊!”超授寄禄官也就罢了。居然为了加强章子厚的威权,直接复活了‘紫宸殿学士’。要知道,这个殿学士职,哪怕在过去,也轻易不授人臣。同时还将其职权、差遣彻底拉满!所以啊……张璪心中已经明白了——章惇不回朝则已,一旦回朝,必定拜相!这就让他多少有些忧虑。感觉自己想要拜相,似乎遥遥无期。
{();} (ex){}
{();} (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