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七十四章 极限施压

第五百七十四章 极限施压(2/3)

目录

不到官家大婚,朝臣们就会不耐烦。那时候恐怕就不怎么体面了。想要体面,就得提前交权!对她来说,值得安慰的是,这个孙子是孝顺的,而且对高家无话可说,可以说事事都替高家着想,能给的恩典,全部都是拉满。以至于,高家人甚至更亲近这个孙子,而不是她。高遵惠和高公纪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个家伙在外面的事情,现在居然是先报告福宁殿,再来庆寿宫请示!想到这里太皇太后也是在心中叹了口气:连高家人都更亲近、拥戴这个孙子。其他人还用想吗?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就给向太后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对赵煦道:赵煦点点头,道:他知道,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众。两宫都在宫中,供奉着佛像。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吃斋念佛。遇到英庙、先帝生辰、忌日,更是会遣人去太平兴国寺、护国寺以及开宝寺烧香祈福。便解释道:两宫听着,对赵煦的话,自很赞同。她们其实也很讨厌如今市面上的那些大和尚的做派。和尚们不念经,反而经商。出家人不出家,反而厮混勾栏,甚至和***同居,和官员往来,追逐名利的比比皆是。几乎所有名臣士大夫,都有那么几个和尚朋友。太皇太后颔首道:和尚不懂佛经。这在其他时代,可能会是个笑话。偏在大宋,是社会现实。因为大宋佛教的主流是禅宗,禅宗唯心,不怎么修佛经,讲的就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于是,这些大和尚,个个能言善道,嘴巴一张就是天花乱坠。但要他们念经?却是抓瞎。尤其是这汴京的大和尚们,处在汴京这样物欲横流之地。又有禅宗思想,推波助澜。大和尚们打着‘在欲行禅\"的旗号,做着种种勾当。遇到外人责问,就是‘我在修心,你懂什么?\"。赵煦本也懒得管。奈何这些大和尚手中把持着质库这个聚宝盆。他实在是眼热的紧。偏那些大和尚,既不肯乖乖合作,也不肯交出质库。这就让他很为难了。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上上强度,抓住他们的弱点,狠狠的修理一番。赵煦于是问道:太皇太后听着,顿时哑然,只好拉了一下向太后的衣袖。向太后无奈,只能柔声说道:这倒是真的。依照大宋祖制,天下新建寺庙,必须皇室敕建,方允存在,否则就是非法,可视同yin祀,有司应当毁之。大宋祖制,对天下寺庙道观,还有‘保明行止\"的规定。也就是,各大寺庙的主持、僧首,必须对本寺僧尼的品行担保。若有作女干犯科事,则连坐追究责任,一般罪责与犯错僧尼同担。其次,还规范了僧人来源。出家僧人,必须得到其在世祖父母、父母同意,出具文书,同时寺庙主持、僧首,必须查验出家僧人的身体,确认没有纹身,方许出家。这是为了防止罪犯、逃兵,遁入佛门。所以,几乎所有寺庙,特别是汴京城的寺庙,只要是开国后出现的,都是皇室敕建。包括,向家、高家的祖庙,也是如此。而一旦,敕建寺庙的主持、僧首,却通不过有司考较。皇家确实会丢脸。也会严重影响官方寺庙的声誉——官方寺庙一旦不受认可,就会让野和尚们崛起。野和尚们,可不像这些官方的大和尚这么好控制、好听话。其中混杂的信仰、流派,更是五花八门。搞不好,就是弥勒教甚至食菜魔教的人。那就不好玩了。但赵煦,依旧坚持己见,当然,他态度多少有些松动了,道:向太后听着低下头去。楞严经、金刚经,这是连她也会的。但问题是……向太后只好提醒赵煦:这是事实!去年,韩绛主持役法检讨,决定免除五等户以下的免役钱,同时对三等户以下减半。但减免的税收,并未消失,而是转嫁给了僧户、女户、单丁户以及赘婿。这四种人,也是大宋官府历次加税的首选。说起来,僧人也要交税,这是周世宗灭佛的成果。包括,赵煦嘴里的祖制也是周世宗的政策归纳总结的结果。于是,在大宋,高僧从来不在寺庙主持、僧首里出现。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僧。譬如金总持的传法院、译经院,召集的僧人,就没有一个是主持、僧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大苍守夜人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我有一卷度人经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大家都是邪魔,怎么你浑身圣光? 死灵法师只想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