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改革(2/3)
堂。
听说要改官职,最兴奋的莫过于王安石。
“早就该如此了,陛下实在是圣明。”
文彦博撇了撇嘴,“说起来容易,那要怎么改?”
“这个容易,只要恢复唐代的三省六部就可以,按照《唐六典》做就行了。”
还真别说,王安石是个干事的人。
他滔滔不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到了最后,就连文彦博都忍不住点头了,貌似真没有那么复杂,或许困扰了朝野几十年的问题,有希望在他们手上解决。
……
首先,大宋的政事堂正儿八经的名字叫中书门下,众所周知,唐代的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在唐初的时候,真正的权力在尚书省,李二做过尚书令,他以后不设尚书令,转而由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再后来,尚书省弱化,权力转移到了中书省,到了唐代的中后期,又转移到了门下省。
光是唐代的相权转移,就能写一篇几十万字的论文,还不一定说得清楚。
简言之,在唐代的时候,三省就徒有其表,到了大宋,则是更加混乱不堪。
王安石建议正本清源,和王宁安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不必拘泥于三省,陛下既然要大改,那我们就尊奉旨意……以政事堂统领六部,总揽中枢大权即可!”
王宁安斟酌着,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彦博道:“那何人为相?”
“以尚书左右仆射为相,首相兼任门下侍郎,挂昭文馆大学士衔,次相为尚书右仆射,兼中枢侍郎,挂集贤殿大学士衔,参知政事挂尚书左右丞,行副相事。”
还真别说,让王宁安这么一说,大家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大可以舍弃拗口的尚书左右仆射,门下中书侍郎,但是为了照顾传统,也只能如此。
这么改之后,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宰相变得名副其实了。
比如以老文为例,他现在是首相不假,但是他的正式官衔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穿了,还是个临时工,只不过是大宋最大的临时工。
改制之后,他就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是正儿八经的中书门下主官,名正言顺,而且成为正式官员之后,有个最显著的好处,那就是任期有了保证,三年一任,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皇帝也不能随便罢相……
文彦博是个人精,他盘算了一下,改制的好处的确很多,没准是因祸得福,他的权力能更进一步呢!
文相公有个优点,那就是灵活!
见到了好处,这位绝对不会迟疑。
“王相公,那你看其他的衙门要怎么办?”
王宁安道:“方才介甫兄讲了,唐代的六部是挂在尚书省下面,依我看不如直接挂在政事堂下面,反正唐代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本朝也在中书门下设立了吏兵户刑工各房,索性就把各房升格成六部!”
王安石在一旁抚掌大笑,“王相公的提议好!我大宋虽然名义上有六部,但六部的实际权力都被分割出去,这一次正好收回!”
首先是执掌百官升迁考评的吏部。
需要将审官院、流内铨与三班院的权力收回,统归吏部尚书执掌。
光是看这一个吏部,就能明白大宋的官制有多操蛋。
一个衙门愣是给分成了三个衙门,叠床架屋,官员多了何止数倍!
其他各部也是如此,户部需要收回三司,司农寺,司水寺,都水监等衙门的权力。
至于刑部,需要收回审刑院与纠察在京刑狱司等处的权力。
礼部也要收回太常寺,礼院等衙门的权力。
……
将六部梳理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