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一个跑不了(2/3)
事堂了。
想到这里,老文躬身道:“陛下,值此危难之际,正需要力挽狂澜之人,王相公是不二人选,老臣以为非常妥当,可以立刻执行。”
第一件事情谈完了,自然就剩下了第二件,赵祯先是看了看大太监沈端,只见他垂手侍立,腰板笔直,头一直低着,也看不清面部的表情。
赵祯沉吟了一下,把注意力又放在了王珪身上。
作为著名的三旨相公,王珪是个很没有存在感的宰执。
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家伙,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王珪!”
“罪臣在!”
王珪扛不住压力,直接跪在了地上,痛哭流涕,他像是竹筒倒豆子,把什么都说了出来。当初派遣钦差前往西北,为防止意外,是要给钦差一道公文,可以命令诸军。
当时就是王珪写的,正常的指令,应该是节制马步诸军,以备不时之需,结果王珪在上面多加了一句,各军要尊奉钦差指令,服从调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句,神卫和龙卫才被调走了,种诂也不得不跟着北上灵州。
“说,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又是谁让你加的?”赵祯虽然身体虚弱,可越是如此,就越是吓人,看皇帝须发皆乍的模样,简直随时能把人吃了!
王珪被冷汗湿透了衣服,拼命磕头。
“启奏陛下,这道政事堂令,不过是仿照之前钦差旨意拟定,老臣以为是寻常旨意,就让下面的中书舍人草拟,老臣有失察之过,老臣愿意领罪!”
他趴在地上,浑身颤抖。
赵祯看了他一眼,冷笑了一声,“失察?军国大事,你也敢失察吗?”
“啊!”
王珪直接瘫了,痛哭流涕道:“老臣的确只是失察,老臣本就不是宰执之才,情愿意致仕回乡,还请陛下恩准。”
说着,他把乌纱摘下来,放在地上,一想到长安宦游,要就此结束,王珪还是很伤感的。可接下来赵祯的话,让他直接掉到了十八层地狱!
“想走?”
赵祯轻笑了一声,“没门!来人!”
皇帝一声断喝,有人冲进来。
“把他带到皇城司看押起来,等候调查!”
王珪一下子都懵了,他知道事情不小,但最多也就是罢官而已,怎么要抓人啊?不对啊,我可没有那么大的罪过啊?
他想争辩,可是宫里的侍卫丝毫不给他机会,直接拖着就走了。
把王珪拿下,赵祯喘了半天,终于恢复了一丝元气。
“文相公,从今往后,你总领政事堂事宜,所有旨意命令,必须由你核准,方可执行,此为永制,不许更改!”
这话说完,文彦博的心差点跳出来!
乖乖,我的官家,你可太够意思了!
众所周知,大宋的官制,就是互相制约,叠床架屋,乱七八糟。
尤其是政事堂,更是一团乱。
最初大宋仿效唐朝,一般安排两到三位宰相,后来又增设了副相,也就是参知政事,最初的参知政事没什么权柄,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说穿了,就是宰相的属吏和幕僚而已。
后来,参政的权柄越来越大,渐渐把所有的“不”字都抹除了,变得和宰相差不多。
一个强势的参知政事,甚至能架空宰相,比如庆历新政当中的范仲淹,有什么政务,他和皇帝商量,然后以政事堂的名义发布,就成为了政令。
在原本的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是以参政开始的,是典型的副手欺压正职。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宋的政事堂,虽然位阶有差别,但是归根到底,还要看皇帝和臣子的亲厚程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