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万全之策(2/3)
方利益分配的协议就起草完毕,传阅修改后在文印室打印出来,三个乡镇的行政负责人在其上签字,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就算定下来了。
经过对比,叶佳怡决定将省轻工设计院作为深加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双方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后,轻工设计院的几名专家前来考察项目场地。
为了避嫌,关云天决定昌达集团不派任何领导陪同,只让司机拉着几位专家对三个乡镇的场址进行实地考察。
每到一处,当地政府都使出浑身解数,对专家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尽最大努力讨好各位专家,千方百计展现当地优势,为的是给专家们留下好印象,让他们把厂址定在本乡镇。
对于这种情况,关云天早有所料,他估计三个乡镇会在接待考察组的过程中使劲,但他毕竟跟这些专家不熟悉,没法叮嘱什么,当地政府愿意招待,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最后的选择权在专家手里,尽管专家们接受了三个乡镇的吃请招待,项目的场址选择却是有原则的。
考察结束后,通过对建厂条件的反复对比,专家们最终决定,将厂址选在金寨乡,“几位专家,请问你们能否解释一下选址金寨乡的理由?”
“难道关总对我们的判断有怀疑?”
“绝对相信你们的科学依据!你们是这方面专家,我是门外汉,无权怀疑你们的判断。但几位专家有所不知,三个乡镇曾极力争取在他们那里建厂,也许你们也看出来了,我一直在尽力回避跟这件事情沾边,因为我老家就在金寨乡。”关云天解释道。
“哦,怪不得呢,我们还以为关总对这件事不热心,原来你在故意回避。不过请关总放心,我们选择金寨乡,完全出于对建厂综合条件的考量,跟其他因素无关。”
“即使这样,其他两个乡镇也免不了在背后怀疑,但我已经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他们非要说什么,我也没有办法。”
“关总,事先我们并不知道你老家在金寨乡,我们只是根据建厂要求和三个乡镇的具体条件做出选择,跟其他两个乡镇比较,金寨乡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运输方便,别的条件都差不多。”专家解释道。
真是没有想到,三四年前为了出入方便,关云天独自捐资为老家修建的那条乡村公路,现在派上了大用场,正是有了那条公路,让专家们最终决定把厂址选在金寨乡。
“我就是随便打听一下,有人问起来,我好有个说法。乡镇之间的事跟你们无关,千万别往心里去,按照你们的标准和原则,实际工作中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有任何顾虑。”关云天道。
厂址选定后,省轻工设计院用了四十五天便拿出了设计图纸,因为当年秋季就有大量核桃需要加工,金寨乡的初级加工厂和开发区的榨油厂都必须抓紧时间开始建设,关云天觉得整个涉农项目的管理工作应该做些调整。
到第四个年头,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一半以上已经结果,根据农科所专家的意见,往后的田间管理按照专家们规定的程序进行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用不着像头一两年那么精细。
关云天考虑撤销项目指挥部,让徐建民回归昌达集团机关,继续当集团公司的行政总监。老徐年近六十的人,在基层一待就是三四年,为了这个项目吃了不少苦,当初的核桃苗木,现在已经基本成林了,老徐理应回到机关。
为了对项目管理进行调整,关云天召集叶佳怡和徐建民开会,“整个涉农项目发展到今天,前面部分算是有了基本的雏形,三四年前栽种的苗木,现在已经长成了漫山遍野的核桃林,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要转到项目的深加工。现在,我们决定撤销项目指挥部,徐总撤回集团公司,专心做集团的行政总监。”
“三万多亩林地,将来的田间管理怎么办?”对于回到总部,徐建明当然很愿意,但他放心不下北部山区那一眼望不到尽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