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渡劫十五 劫数了(2章合一)(2/4)
臣知陛下四方之志,愿为陛下披肝沥胆,助大昭安定繁荣,故臣与三妹共同决定留于安南皇城,为陛下一统天下之壮举,添上几分薪柴。
因为这封信,昭元帝将自己关在书房一宿,最终还是同意了两位公主所求,派了十二名文武皆备的亲卫携着她的信,随安南使臣一同前往安南皇城,留在两位公主身边,保护两位公主,并助她们一臂之力。
开平三年,昭元帝下旨,组建一队特殊的使臣队伍,往更远的地方探索。
开平四年,昭元帝年二十二,却后宫空虚,群臣急得好像自己要娶媳妇似的,推选李相为代表,上书请陛下娶一位男后,并尽早诞下子嗣,以定民心。
昭元帝十分耿直的阴阳怪气,“朕的身子自出生时便不好,强行生子,只恐一尸两命。诸位究竟是为了大昭考虑,还是见不得大昭安宁?”
大臣们冷汗津津,纷纷跪拜道,“臣等不敢!”
本着别人让我不痛快,我就让别人不痛快的原则……
下一刻昭元帝便宣布了一件震动整个大昭国的大事。
今年的恩科准许女子报名,不论文举还是武举,女子皆可参与,同男子一同考试。
话音刚落,朝堂便炸开了锅,转眼间就变成了清晨嘈杂的市集。
待他们欲跪请陛下收回成命之时,龙椅之上已经空无一人。
昭元帝早就溜了。
只要她跑得够快,就没人能拒绝她的旨意。
李相等大臣数次前往南书房觐见,想要请昭元帝收回成命,而每次昭元帝都能在关键时刻将话题引向其他国事,待他们商议了此事从南书房内出来后,才恍惚发觉,他们又被忽悠了。
无奈,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文举耗费时间极长,需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直至殿试。
殿试之上,唯一一名女子显得尤为突出。
监考的郑玄光心里美极了,只因此人是他的孙女郑舜华。
舜华聪慧,颇有读书之能,所以在舜华年幼之时,他便请了数位大儒教导她,那时怎么也想不到,她还能有这等机缘。
本次殿试的题目是皇帝亲出,是以除了皇帝,无人知晓。
论大昭国政之弊端。
考题一经颁布,大殿之上,不论是大臣还是考生,心脏都狂跳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这个题目不好写。
倘若全文夸赞大昭国政,显得太过谄媚。而若对弊端大写特写,会不会惹得圣上震怒?
这个度可不好把握。
郑舜华只犹豫了片刻,便提笔落字,她要赌一把,赌圣上是真的想听作为考生的她们对国政不足之处的意见。
果不其然,昭元帝拿到郑舜华的答卷时,满意的点了点头。
前文是对国政优弊的分析,虽字里行间也有赞美之词,却不显谄媚。后半段则是她针对国政弊端提出的九点治国建议,大多针对的是官吏的管理和惩处制度,可行性很高。
于是,昭元帝钦点了她为一甲榜眼,予了从六品吏部员外郎的官职。
武举由兵部组织举行,除了考武艺之外,还要考兵法策论,殿试上更要考问军师策略。
外场武艺考试之上,亦有一名女子脱颖而出。
此女似乎是天生神力,打起架来蛮横得紧,单武艺一门,闯入前三甲,兵法考试倒是答得不错,只可惜对兵法只是熟读,做不到灵活运用,殿试之考并不出众。
昭元帝认为她很有培养的潜质,将她收为殿前侍卫,任正七品京畿校尉。
开平六年,开平三年之时派出的使臣终于归来,昭元帝在南书房召见了他们,整整一天,他们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如数上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