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诸葛白瓷与诸葛茶(1/2)
诸葛亮将上庸三郡合为一郡,改名为新郡,任命马良为新郡太守,王威为新郡都尉。
将三个郡合为一郡主要是统一行政、统一军事,以前各顾各的,没形成合力,容易被各个击破。
陆逊为上庸太守兼新郡从事,在上庸为中心建立屯田,鼓励冬逢、旄牛王、花鬘家眷族人来此屯田,他们还能在旁边的山里打猎。
这竟然得到了他们热烈赞同,来上庸的族人比去筑县的还多,虽然上庸的地,没有筑县的肥沃,但更近似他们之前的生活环境。
陆逊干脆上书诸葛亮,诸葛亮将不愿意在平原屯田的蜀南蛮夷族人,均可选择去新郡屯田,且发放前往的路费。
没想到四十岁以上的大部分愿意去,三十岁以下的大部分不愿意去,出现了两极分化,也是情理之中。
马良用上庸之战的俘虏,来修建直道,通往襄樊与汉中,加强新郡的联络,以便进出更方便,减少运输成本,活跃经济,增加自给能力。
诸葛亮令甘宁、张飞、董袭、陈到率部回到襄樊,之后甘宁回益州,张飞回归葛亮本部。
诸葛亮令董袭率2万山越军前出驻扎在平氏,陈到率2万蛮夷精锐驻扎在育阳以挡南阳的曹军,同时护住屯田客。
有了4万精锐在前线,荆州世家才大面积鼓励族人,来到新野之南屯田。
因为此地人少了许多,现在有了保障,大部分人又愿意去屯田,也有部分南迁者愿意回原籍,诸葛亮统统同意,这也表明荆州更安全了。
诸葛亮疲惫的回到了大都督府,黄月英难得在家,只要她在家,左厢房后面的院子里经常会传来木匠的刨、斫之声。
诸葛亮听到立马转身,朝左走去,穿过左厢房,一条有盖檐的走廊连通一个院子。
院子门口还有一监房,一直有几个黄氏族人居住,替黄月英看守这个独立封闭的院子。
诸葛亮在门口站立,院子不小,四周均有厢房,中间一广阔的场地。四周厢房前均有廊檐,廊檐前种了些树,没有花草。
诸葛亮知道,这些树也是之前蔡家留下的,黄月英只会赏花,她才不会种花呢,不是不爱,是没那个时间与耐心。
院子中间有一长亭,是黄月英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盖的,人家的院亭是赏花看景歇息的,她的长亭是用来做工的。
长亭宽六米,长二十米,没有雕花更无画景,只有八根方柱上架方梁,人字型的房顶,上盖瓦片。
两条长方凳是木工的架凳,在上面方便锯、刨、斫、琢等;还有两张长方桌,与几把四脚方凳。
长方桌、方凳是黄月英自己为方便画图,自己设计自己做的,而旁边的雕花茶桌、圆凳、太师椅则是诸葛亮设计的,黄月英依图制作的。
黄月英在长方桌上低头画着什么,诸葛亮走到身后也没发觉,诸葛亮俯身去看时,可能挡住了光线,黄月英才发觉。
伸手轻打了一下,站起来看着疲惫的诸葛亮,牵着他的手来到茶桌前,泡起了他们俩最爱的绿茶来喝。
黄月英知道,诸葛亮最爱如此喝茶了,她喊了一声,监房里的老黄连跑带颠的走过来,一来就升起了火。
此绿茶要开水泡才出味,所以每次黄月英都现烧水,一把黝黑的铁茶壶,装满井水,不时就烧开了。
黄月英知道诸葛亮爱干净,将烧开的壶自己提过来,先用开水浇洗了白瓷茶具。
诸葛亮根据前世的记忆,在鄱阳县的乐平之北昌水之东(现今景德镇附近),挖出了瓷土,白色的瓷土,也是最好的瓷土。
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烧制出了白瓷器,主要是温度上不去,三国时有瓷器,用的多是陶土,800多度温度炼制而成。
此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