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八俊之一——刘表(1/2)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刘表为鲁恭王之后,“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受学于南阳太守王畅,当地人生活挥霍奢华,他于是领头行俭,希望籍此改变民风。然而王畅的做法过于节俭,人民根本无法仿效,十七岁的刘表就劝过犹不及,应行中庸之道,所谓三岁定八十,刘表一生也奉行中庸之道。少知名号八俊,又称八顾、八交、八友等,党锢之祸时亡命才得免于被捕。党禁解,为何进辟作大将军掾,后迁北军中侯。当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后,刘表“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
刘表先入南郡宜城,大概是希望先争取当地大姓的拥护,获得蒯良、故交蒯越、蔡瑁为首的大族支持下,再纳蒯良、蒯越之言,用鸿门宴杀掉55名(《后汉书》记作15)贼帅,遣蒯越与庞季劝降张虎和陈生,恩威并济下“诸守令闻表威名,多解印绶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控制南阳郡外的七郡了。把州治移至襄阳的刺史刘表不可能不尝试收复南阳郡,虽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暂时示好,但“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患之”的袁术把南阳弄至乌烟瘴气(见《后汉书.袁术传》),袁、刘之间的冲突只是时间的问题。
董卓死后刘表遣使贡献朝廷,其余党李傕、郭汜也想连结刘表为援,便以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假节,刘表对董卓集团的态度可见一斑。董卓因刘表表袁术为南阳太守而把他们视作一伙,并认为“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但刘表也确实没有派兵讨董。《后汉书.袁术传》所记的孙坚“率荆、豫之卒”,从长沙来的不就是荆州兵吗?这并不能证明刘表派过一兵一卒。
二袁争霸,袁绍因此找上有共同敌人袁术的刘表为盟友,那袁术也先发制人,遣他所表的豫州刺史孙坚攻荆州。董卓的并、凉军团对孙坚也尚且占不了多少便宜,何况刘表军?从江夏救援的黄祖于樊、邓之间战败,孙坚顺势渡汉水、围襄阳,黄祖逆战再次兵败,孙坚乘胜追击至枧山,也不知道是刘表幸运还是不幸,孙坚居然为伏兵所杀。虽然暂时解决了兵祸,却惹上了世仇孙氏一族。
兴平元年是刘表无外侵的珍贵数年之一:曹操与吕布争兖州,还没染指豫州、孙策还没平江东诸郡。刘表此时也没有闲,虽然还没向东追击在淮南的袁术,用兵方向却转向西方:刘焉父子的益州。刘表看准益州内忧外患之际,可借督益州的头衔扩张,乃遣别驾刘阖策反刘璋将沈弥、娄发、甘宁,不过战败而入荆州。
刘表一个重要原因是刘表步袁绍后尘,废嫡立庶,使集团内部形成派系,徒然内耗。袁绍治下有所谓颍川集团与河北集团的对立,而刘表死后,集团内部也分化成刘琦派与刘琮派,再加上刘表幼子软弱无能、未战即降,更加速了荆州割据势力的覆灭。
刘表核心集团的成员: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大概有:南郡中庐的蒯良、蒯越兄弟、襄阳地区豪族、刘表的主要谋臣。从事中郎义阳人韩嵩,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