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胯下受辱(1/3)
果然,刘邦火烧栈道之举让项羽开怀大笑:刘邦是真怕我啊。不管你是假意要讨好我还是真心服软,既然烧了栈道,这辈子你就别想出来了。既然你安心做汉中王,我项羽大人有大量,不会找你的麻烦。我也没那个闲心。
但项羽不是刘邦,他不知道刘邦对他的恨有多深,更不知道刘邦重返故土的愿望有多强烈。真正危险的食人猛兽,从来都是善于隐藏爪牙和身形,小心隐忍、蓄势待发的。刘邦有了做猛兽的觉悟,但项羽却没有即将被吃掉的警觉。项羽一生中最可怕的对手,就这样在他的大意中成长起来了。
义帝熊心离开彭城不久,项羽按耐不住,急切地要回到故乡,去炫耀他的权势和功绩,去接受百姓的欢呼和群臣的朝拜。
另一边,就在汉王刘邦正忙着在关中厉兵秣马、积攒实力的这段短暂时间内,意外地获得了一个人才——韩信。
韩信,继勇于尝粪的越王勾践之后,以忍辱能力见称于世。当韩信站在拜将坛上,接过汉王刘邦赐予的大将军印时,心中百感交集。这风光的一刻,日后成为韩信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每当想起这一刻,他的心中有悔恨,有得意,有悲伤,有甜蜜……他这前半辈子,活得真是太不容易了。
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根据史书的描述来看,韩信大概是下层士族出身,但是家庭没落,他早已经彻底没落成平头百姓,而且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青少年时期的韩信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韩信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不会种地,也不懂做生意,生计自然就没有着落。虽然读过书,有学问,但韩信的人品不怎么样,也就没有人愿意推荐他到政府机关工作。
说到韩信的人品不好,主要表现在脸皮比较厚,说好听点就叫能忍辱负重。说难听点就是道德无下限。
何以说韩信脸皮厚呢?有两件事能够佐证,一个是“乞食漂母”,一个是“胯下忍辱”。
韩信因为穷得一无所有,又不会赚钱,长得人高马大却游手好闲,到处蹭饭吃。别人怎能不厌恶他呢?
韩信最喜欢到乡县南昌亭(今江苏淮安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亭长家蹭饭。亭长大小毕竟是个官,拿着国家的俸禄,生活条件自然比一般人强一些,饭菜也就可口一些,韩信也就更为爱吃一些。
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南昌亭长倒也不嫌弃韩信,让他在家里吃好几个月的饭。韩信每天是到了饭点就来,吃完抹抹嘴道个谢就走。时间长了,亭长忍得,亭长的老婆忍不得,自己家里还要养活多少口人呢?骂又张不开嘴,撵又撵不走,实在逼急了,亭长老婆想了个妙招:早早地做好了饭,一家人提前吃了饭。
这天,毫不知情的韩信又踩着饭点赶来,但是等了半天也不见亭长家做饭。韩信在蹭饭生涯里遭到的白眼和挖苦也算不少了,如今居然一个米粒都没见到,他自然知道是被亭长家摆了一道,再加上亭长老婆不给好脸色,脸上实在挂不住了,愤而离开。
有饭可蹭的日子到头,可是人活着总得吃饭,饿肚子的滋味太难受。实在饿极了,韩信就跑到河边钓鱼吃。钓鱼也是一门技术,会钓的,鱼一条接一条地咬钩;不会钓的,几个时辰也未必能钓上一条来。倒霉的是,韩信正好属于不会钓鱼的,钓了一天,收获也填不饱肚子。
就在距离韩信钓鱼地点不远的地方有一群来漂洗丝絮的妇女,当时称为漂母。这些漂母在河边一干就是一天,所以都自己带饭。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韩信在一边儿看着,口水直流。实在挺不住,韩信就又厚着脸皮走到跟前,向漂母们讨饭。
漂丝是一个工作程序繁琐、劳动量大、条件艰苦而报酬微薄的工作。有钱人谁也不会干这个。所以漂母们生活也都不宽裕,带的饭自己还不够吃,哪舍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