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本家间的较量(3/4)
称帝后,怀念死去的老母亲,寻找外戚,找到两个舅舅,分别是王无敌和王武。王武死后,王商继承爵位。王商轻财好义,广交豪杰,慷慨豪迈,声名远播。王武死后,王商只要爵位,将继承的财产全部散给其他兄弟。王商此举,满朝公卿极为赞赏,向刘奭举荐。刘奭欣赏王商轻财好义,封光禄大夫,兼任右将军一职。
当初刘奭想废刘骜,王商极力劝阻,对刘骜有过恩情。于是,匡衡被贬后,刘骜就提拔王商担当丞相一职。王商是元老级人物,轻视王凤这种后生小子,认为王凤只是跳梁小丑一个。王凤当大司马,王商当丞相,两人相见便是冤家路窄。王商是火炮,只要心里不舒服,就要张嘴批评,甚至公开批评王凤,说对方太过专权。
对于王商,王凤不敢乱说。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黄河连续四十多天的大雨泛滥。长安城谣言四起,说长安将要被淹没。朝臣听说后,十分惊恐。刘骜无能,惊恐很自然;王凤强人一个,也害怕。刘骜召集朝臣商议对策,王凤建议皇帝和皇后先登船逃命,然后再救其他人。朝臣被吓傻了,大脑失灵,都同意王凤。
众人惶急纷乱,王商淡定从容,告诉刘骜不必惊慌。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长安被淹的事,即使政府最昏庸无道也没发生。王商指出,传说长安将要被淹的话一定是谣言,不能相信。如果听信谣言,让百姓登城避灾,长安人多,必然骚乱,无法预料后果。刘骜派人查探,证实长安将要被淹的话确是讹传。面临大事,王凤慌慌张张,毫无大司马的风范。王商淡定从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朝臣深深佩服。
其实,王商认为王凤是后生小子,是有原因的。美男子王商,身高八尺,容貌非凡,很有人格魅力。匈奴单于来朝,在大街上见到王商,啧啧称奇,万分拜服。面对容貌超常,身躯伟岸,智谋过人的王商,王凤只能低头自认跳梁小丑。王商是老江湖,面对大事不慌不乱,很厉害。可惜,他太顽固,不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多么厉害,做人都不能狂妄,否则没有好下场,王商偏不相信。王商当上丞相不久,琅玡郡大面积受灾,庄稼颗粒无收。古人总将天灾的原因说成人祸,王商也不例外,决定追究郡守的责任。琅玡郡守是王凤的姻亲,王凤代为求情。王商不理,严格按照程序,将郡守办理了。王凤正在发展势力,王商横插一刀,王凤决定以牙还牙。他找好帮手,写好奏疏,大举向王商发难。王凤告王商五条大罪,第一,滥用职权,打击忠良,飞扬跋扈,居心叵测;第二,奸淫妇女,连王商父亲最亲近的奴婢也不放过;第三,王商的妹妹与人通奸,为了王家的清白,王商指使他人杀害奸夫;第四,王商欺君,制造流言,不送女儿入宫;第五,王商管教无方,致使父子反目,家庭失和,有悖伦常。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写出这等语言狠毒的奏疏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商的亲家,墙头草史丹。史丹的女儿嫁给王商的儿子,亲家状告,王商不死也要蜕一层皮。史丹曾经与阉人石显一伙,石显倒台后,这根墙头草就投靠王凤。史丹只要利益,不认亲戚。将揭发信交给刘骜时,史丹狠狠地捅王商一刀,建议刘骜让王商到监狱受罚。王凤整人,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要求严肃办理。两只猛虎相斗,刘骜夹在中间,为避免伤及自身安危,刘骜决定罢免王商。王商老了,活不了几年,刘骜的江山需要活得更久的人扶持。
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刘骜罢免王商。大权丧失,王商如跌下万丈山崖,三天后死去。
王凤整死王商,王章看不惯,决定充当朝廷的清道夫,整垮王凤。王章是王凤提拔的,王凤从没想过王章会反戈一击。其中缘由是这样的。
王凤整走其他人,长安有点空虚。为了填满权力的空间,需要调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