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68章 江河日下

第168章 江河日下(2/3)

目录

,整个皇宫后院,再也难以找到可以和窦皇后匹敌的人来,因此,她只能一方面打理好和皇帝刘炟的关系,保证自己恩宠不断,同时则要努力教育好刘肇,让他能够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向皇帝耳边吹风,以减少窦宪因为霸占公主庄园在皇帝刘炟心目中的坏印象。

而另一边的窦宪,也没有闲着,他知道自己有个妹妹在后宫之中一手遮天,因此即使有罪也依然恃无恐。当务之急,是要能够在朝廷之中找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才来。司徒桓虞与司空第五伦等人当然不可能,他们都自视清高,不肯与自己为伍。特别是第五伦,找准机会就会向皇帝参自己一本,对窦宪而言,第五伦几乎成了当下的头号劲敌。于是,他将自己首要的考虑对象定为郑弘,可惜,他没有意识到,郑弘是第五伦一手培植起来的死党,也正是因为他的清正严明,第五伦才不惜用自己在朝中的位置,向皇帝保举于他。所以当窦宪找到他时,不免碰了一鼻子的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窦宪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的,相反,朝中有一大批手握重权之士,或囿于现实和窦宪的权势,或主动投诚,求取光明前途,被窦宪搜罗到自己的羽翼之下。如昌阳侯郭璜、侍中郭举父子,中郎将耿夔,中尉邓亹,护羌府长史任尚,兰台令史班固、傅毅等人,甚至是后来的太尉也与他们沆瀣一气。这些人中,要么是边关大将,要么是军中勇士,要么武功卓绝,要么是风流才子。文武齐全、势力庞大。他们的崛起,一方面是东汉士大夫政治的逐渐兴盛,另一方面则是外戚权力向朝中的不断渗透。大汉王朝在这一批人的手中,实在是福祸难料。

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刘炟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自刘炟死后,东汉天下步入了另一个时代。纵观刘炟的一生,也许可以用七分功,三分过来形容。一者,改变先帝所施行的铁血强硬政策,用温和的方式管理国家的内外事务。边境地区与民休息,不再轻言战事。内部地区拨乱反正,严明官员选举的举孝廉制度,虚心纳谏,大力发展农业。几番平定羌人叛乱,西域都护班超在他的支持下,稳定了西域地区。二者,自己先后纵容马氏族人和窦氏族人,宫廷之中内乱不断,最终导致外戚政治的兴起。边境地区管理不严,造成官员腐败,民不聊生的现象四起。朝堂之上不懂得御下之术,使得群臣百官分为针锋相对的两个派别,最终士族阶级顿起,成为东汉前期以后左右着东汉朝政的三股力量之一。

汉章帝刘炟死后,在皇后和窦宪的扶持下,年仅十岁的刘肇登上大位。长子刘庆早就做了清河孝王,即使刘庆有君王之志,诛逆之心,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窦宪和窦皇后兄妹的权势太大,捏死他区区一个王爷,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但是多年以来,自己和刘肇也算是交心深厚。在不断的交往中,刘庆越来越看不透这个被人强制改变命运的兄弟刘肇了,他渐渐意识到,刘肇此子,也非池中之物。他只能等待,等待着给予窦氏家族一击致命的时机。可是这个时机,真的会到来吗?

刘肇继位,窦皇后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后,其兄长窦宪则做了辅政大臣,一时之间,不仅皇帝在他们的手中被视为玩物,即使整个江山,也几乎要改名换姓了。

他们为了更加稳固地控制刘肇,不惜擅自改动刘炟的遗诏,让徙西平王刘羡为陈王,六安王刘恭为彭城王离开京城,同时大力调整人事,封黄门侍郎窦笃为侍中、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绬为中常侍,共同入宫参典机要。不久,又将刘炟在世之时最为要好的兄弟刘党撵出京师洛阳就封而去。群臣早就怀疑此诏书的真实性,刘炟在位之时,何等在乎自己爱护亲人的名声,何况是自己最为亲厚的兄弟刘党呢?可惜此刻的朝堂,虽然官员众多,却要么是窦宪的爪牙,要么是明哲保身、害怕引火烧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盗墓:从平静到疯癫 消失的天堂?游戏开始! 四合院:赚到的美好人生 灵素契约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重生当咸鱼君去了 八零军嫂茶又媚,京圈大佬受不了 网游:开局表白未成年贵族千金 全民航海:我死灵法师一人成船 我家通古代:家里来了三个小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