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4)
神速”,谋朝篡逆之事切忌拖延,时间越久,其危害性就越大。因此,窦宪便单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部下邓叠及其弟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此刻的窦宪,内心已经膨胀之极,但凭借自己的势力,不借助太后在后宫相助,就敢发动政变。一则是处于自己长久以来权倾朝野的自信,二则是对于刘肇和支持他的势力的认识不足。他不知道,此刻刘庆也已经得到刘肇传来宫廷危局的消息,正和刘肇在一起商议对策。
刘庆之母宋氏就是死在窦氏兄妹手中,刘庆从小就在郑众的点化下,立志韬光养晦,为母亲报仇。于是借着进京朝见天子的机会,向刘肇分析了厉害。刘肇亦是聪明之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深有了解。此外,二人从小就关系不错,可以说皇室宗亲里面,刘肇最为信任的人,就是他的这位兄弟刘庆了。刘庆分析,窦宪等人终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辈,虽然实际上他已经掌握了天下兵马大权,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不会就此满足的。因此,刘肇和刘庆一致决定,趁窦宪还没有动手,先下手为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场惊天巨变即将发生。
刘肇久居深宫之中,一年到头也难得出去一次,因此,清河王刘庆就显得旁观者清了,他认为,目前局势一变,皇帝可以依靠的臣属,多是那些平时经常和窦宪作对的人了,例如司空任隗、司徒丁鸿(永元四年三月癸丑日,司徒袁安死去,闰三月丁丑日,任命太常丁鸿为司徒)等人。刘肇大喜之下,遂决定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这二人进宫面圣。刘庆闻言,急忙劝阻。他分析到,如今窦宪在朝朋党众多,一旦皇帝召集司空任隗、司徒丁鸿入宫,势必会引起窦宪的警觉。刘肇闻言,深感忧虑,忽然,刘庆灵机一动,说道:“自己年少之时,母亲被害,自己一时伤心过度,差点做出错事,幸好有一忠臣为自己开解,自己才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
皇帝刘肇忙问那位忠臣是何人,刘庆笑道:“他就是钩盾令郑众。此人历来忠于我大汉皇朝,对于陛下也是忠心不贰,有他相助,大事可成!”刹那间,刘肇仿佛看见了黎明到来之前的晨曦,于是决定向郑众求助。
郑众为人除了忠诚可靠以外,还处事谨慎机敏,心机很深。在窦氏兄妹为祸汉廷、把持朝政的这一段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被贬做了皇帝后花园的管理人员,幸好他一直谨小慎微,才不致让窦氏记恨自己当年帮助刘庆的事情。但是这一段时间里,他并没有闲着,而是时常利用自己昔日的威信和自己的钱财,在后宫之内游走,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旦宫廷有变,可以让这些势力为自己所用。同时也和刘庆保持着联系,为免刘肇在思想上被窦太后控制,也在暗中向刘肇告诉了其身世。
郑众早就看不惯窦氏兄妹作威作福的样子,只是自己毕竟是小小的一个宦官,在刘秀、刘庄执政之时,对于宦官的限制就比较严格。虽然刘炟即位以后,对于这些的限制相对较少,但是碍于刘炟是一代明君,宦官势力也没有真正地成长起来。因此,郑众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如今,这个机会来临了,刘肇深夜召见自己一人到皇帝寝宫。此番事情郑众已然仔细问过,宫中窦氏势力没有一人知晓,可以看出,皇帝刘肇终于要有所动作了。
刘肇见到郑众,本想做一番测试,看看郑众是否如刘庆所言。但转念一想,自己如果这样做,一则是刘庆会心中怨愤自己不相信他,二则是自己也很欣赏郑众,不希望他在为自己办事之时,还会心存顾虑。于是,刘肇直截了当地向郑众说出了当前的宫内朝廷的局势,并且旁敲侧击地向郑众表明了自己欲要亲政的想法。郑众一听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急忙说道:“当今天下,虽然名义上姓刘,但实际上则是掌控在窦氏家族手中,此番,窦宪欲要自立,必定会首先谋刺皇上。而皇帝要独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