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金缕衣》(2/2)
这首乐府短诗经老爹演绎,刘异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情。
曲子唱完后,父子俩各自沉默一会。
一个在回忆,一个在回味。
片刻后,老刘问:“听说你今日在洛阳教坊又点了这首曲子?”
刘异心说你倒是毫不掩饰到处派人盯我梢的事。
“是,不知为何,莫名就很喜欢。”刘异答。
“那你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吗?”
这个刘异还真知道些,踏遍青楼人未老的郑教授曾为他现场解说过。
“好像从前有个什么节度使,他有个叫杜秋娘的小妾为他创作的。”
据说那个小妾后来入了宫,被皇帝宠幸过,晚年成为皇帝某个儿子的傅姆。(傅姆,古代辅导贵族子女的教养嬷嬷)
小妾晚年时,大诗人杜牧曾去探望她,还给她作了一首《杜秋娘诗》。
刘异根生嗤笑:“以节度使的年纪,你认为‘劝君惜取少年时’用的恰当吗?”
被老爹这么一点,刘异发现恐怕传言有误。
一个小妾怎么会对一个老头说“劝君惜取少年时”?
“莫非这首《金缕衣》不是杜秋娘所作?”
刘根生轻轻颔首:“是那节度使为他唯一的嫡子所作。”
刘异用心咂摸一会儿,‘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确实蕴含着一位长者对少年人的期许。
这时,刘根生面色戚戚然说道:“我姓李,李唐的李,原名李归,是李唐宗室,就是那节度使唯一的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