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参见陛下(3/4)
死他。
王文干跪着将刘异推到李炎面前。
“刘驸马,这位才是陛下,奴婢只是寺人。”
刘异憋笑,假装惊讶自责:
“微臣真是该死,陛下果然比宦官更加有气质。”
这绝对是二次伤害。
李炎本已铁青的脸现在彻底转黑。
“刘异,难道你之前没见过朕吗?”
刘异故意反问:
“微臣应该见过陛下吗?我可是从未上过朝啊。”
大唐朝廷的朝会分三种,即常参、入阁和大朝会。
皇帝经常性在宣政殿召见五品以上群臣叫做常参朝会,简称常朝。
每逢朔日(初一)和望日(十五)召见全京城九品以上群臣叫做入阁朝会。
正旦(正月初一)、冬至、五月朔(五月初一)、皇帝的诞辰举行庆典叫大朝会。参加人员既有京中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又有来自各州的朝集使,国子监和地方州县学校毕业参加礼部科举考试的举子,还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和外国所遣来到长安进行朝贡和访问的酋长、使者以及皇亲国戚等。
大唐每位皇帝的常朝习惯不一样,有每日一朝的,有隔日一朝的,还有五日一朝、十日一朝的天子。
大唐建国初期,李渊和李世民都曾沿用隋朝的旧例,每日一朝。
开始时君臣都端着,均在等对方先熬不住求饶。
后来是大臣们先折腾不起了,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十月三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
天下太平,万机事简,请三日一临朝
唐太宗心里早就偷乐了,很愉快地应允三日一朝。
唐高宗李治即位初期,为了彰显自己比老爹唐太宗勤勉,便将三日一临朝的制度又改回了每日临朝。
可他第一个年号“永徽”还没过完,他的勤勉就坚持不下来了,于是又改为五日一朝。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时期武才人刚回宫,李治哪有心思上朝?
显庆二年,李治跟武皇后移居洛阳后又改成隔日一朝。
这个时期女强人武则天刚当上皇后,初步涉足政坛,合理怀疑勤勉喜欢上朝的很可能不是唐高宗,而是他媳妇武媚娘。
后来到了唐玄宗李龙基时期,大唐常朝制度变得更加混乱,几日一朝完全看天子心情,要不然也不会被白老头嘲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安史之乱”后,需要处理的政事太多,唐肃宗又改为隔日一朝。
大唐经历这么多天子,无论常参制度怎么更改,入阁朝会日几乎不变,既每逢朔望,在京城的九品以上文武官员一律要求上朝。
刘异是六品官,可他进京以来却一直都没有赶上过入阁日。
因为金吾卫工作特殊,肩负着全长安的治安和巡街重任,是以朝廷对金吾卫官员的上朝要求是,左右金吾卫中不当值的官员才去上朝。
李炎之前授意过王会,每逢入阁朝会日子必须安排刘异当值。
所以这半年来金吾卫左街使韦瑾几乎次次赶上入阁朝会,而右街使则完美错过,一次上朝机会都没有。
现在刘异以此为借口假装不认识大唐皇帝,李炎有种搬了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李炎冷声质问:
“刘驸马,朕记得定安大长公主回京那日,你应该在章敬寺外见过朕。”
“回禀陛下,那日微臣确实在,不过叩拜时他们不让微臣抬头啊,是以未得见龙颜,微臣这次认错陛下,还请陛下不要姑息,一定要治臣的罪。”
李炎真想将刘异处以极刑。
可他不能。
先不说刘异的性命是要挟郑宸的筹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