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申猴2(1/2)
盘古氏出,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自此,万物萌生,人神共处。于东胜神洲,有花果山者,奇峰秀谷,云蒸霞蔚,乃天地间一胜境也。山中有一石猴,名曰悟空,得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照耀,遂通灵窍,学人言,行人事,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悟空自出世以来,游遍四海,访遍名山,结交友朋,逍遥自在。然其性桀骜不驯,常惹事端。一日,悟空醉酒,闯入天宫,大闹瑶池,惊动玉帝。玉帝震怒,遣天兵天将擒之。悟空奋起神威,以一己之力,独斗十万天兵,无有不胜。玉帝无奈,只得请西天如来佛祖降服。如来佛祖慈悲为怀,以无边法力,将悟空压于五行山下,待其悔改。
岁月如梭,转眼五百年过去。世易时移,人间已换。唐三藏法师奉观音菩萨之命,前往西天取经,以普渡众生。行至五行山下,见悟空被困,心生怜悯,遂揭去符咒,救悟空脱困。悟空感念三藏之恩,拜其为师,誓保其西天取经,以赎前罪。
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至西天雷音寺。然于途中,遇一强敌,名曰申猴。此猴亦非凡物,乃天地所生,与悟空同根同源,神通亦不在悟空之下。申猴自恃神通广大,欲阻师徒四人取经之路,以成其霸业。
悟空见状,怒不可遏,挺金箍棒,直取申猴。二猴相斗,惊天动地,日月无光。金箍棒化作万道金光,申猴则以神通变化,避其锋芒。二者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三藏法师、八戒、沙僧在旁观战,无不惊叹二猴之神通广大。
斗至酣处,悟空忽生一计,念动真言,召来筋斗云,欲以速度取胜。申猴见状,亦不甘示弱,化作一道黑影,紧随其后。二猴于云端之上,斗得更为激烈。金箍棒与申猴之爪,交击之声,震彻云霄。
然悟空终是技高一筹,于一刹那间,寻得申猴破绽,金箍棒猛击而下。申猴猝不及防,被其一棒击中,跌落云端,重伤倒地。悟空见状,正欲上前结果其性命,忽闻观音菩萨法旨传来,言申猴虽有过错,但亦有其善根,望悟空手下留情,赐其改过自新之机。
悟空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亦知天命难违,遂收起金箍棒,望申猴一眼,长叹一声,转身离去。申猴躺在地上,望着悟空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悔意与感激。自此以后,申猴洗心革面,潜心修行,终成一方护法神只,护佑一方平安。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悟空心中虽有波澜,但亦知前路漫漫,仍需努力。他紧握金箍棒,目光坚定,誓要保护师父取得真经,以成正果。而申猴之事,亦成为他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时刻提醒他,修行之路,需心怀慈悲,方能成就大道。
此一战,虽未见血光,但二猴之威名,已传遍四海。世人皆言,悟空与申猴之战,乃天地间一大奇观。而悟空之胸襟,申猴之悔意,更成为后世传颂之佳话。
夫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道。悟空与申猴之战,非但为胜负之争,更乃心性之较。悟空以慈悲为怀,终得正果;申猴知错能改,亦成正道。此乃修行之真谛也。愿世人皆能以此为鉴,修身养性,以达至善之境。
时光荏苒,师徒四人终于抵达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悟空在历经无数磨难与挑战后,心性更加坚韧,对佛法也有了更深的领悟。他深知,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武艺高强,更在于内心的慈悲与智慧。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回东土大唐之际,一股前所未有的黑暗势力悄然崛起,威胁着三界的安宁。这股势力源自古老的封印之下,乃是一位被遗忘的魔神,其力量足以撼动天地,颠覆乾坤。
魔神复苏,三界震动。众神佛虽竭力抵抗,却难以抵挡其滔天威势。关键时刻,悟空挺身而出,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要保护师父与师弟们的安全,更要守护三界的和平与安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